(七)中德工程教育方式的不同

1.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9

德国比较重视职业教育,而“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而得名的(如德企主机厂和学校)。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如德系主机厂)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以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据有关资料介绍,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

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

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

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

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德国,最富有特色的是二元制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产业工人——他们不仅有技术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2.中国的职业教育问题重重

(1)传统观念中技师和匠人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

(2)政府有政策,但是执行起来很艰难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德国职业教育,企业是主体。当然,这里面,有法律法规的问题,有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问题。在中国,我们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但企业如果找不到合作的利益点,恐怕就没有合作的积极性。

3.莱茵公司的职业教育

我这里要介绍一下莱茵公司,我身边的德国职业教育。

由于中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所以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外国的认证公司就在中国赚了很多的钱。就如我知道的德国莱茵公司,它在中国深耕了20多年,也伴随了中国汽车行业成长的黄金20年。从新媒体大厦的一层办公室到现在的3座大楼,另外还在香港、广州、上海、厦门、中山、宁波、青岛、无锡等地建立了分公司。除了质量认证和咨询业务,做得最多的就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职业培训,提供质量管理,卓越运营,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焊接技术,汽车技术与售后服务,职业教育等六大领域,近300个培训主题的标准课程,目前还积极探索工业4.0趋势下,质量工程应该做如何的变化。当然收费也是不低的,在中国汽车的职业教育领域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很多时候占有垄断地位。所以里面的老师自称是在“国企”工作。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职业教育的落后,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