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销商绩效应该这样评估

当你的渠道成员有以下情况,有些看起来还触碰到厂家的底线,渠道经理怎么办?是否还有合作的必要?

​ 销售目标未完成:连续几年都没有达到公司业绩要求。

​ 跨区窜货、低价砸货:屡教不改,警告多次,还在继续干。

​ 不回款:说客户也欠我的钱,暂时资金上有困难。

​ 经营竞品:违反原来的合同约定,经营竞品。

​ 业务重心转移:根本没有心思做以前的业务。

是否还有继续合作的必要?厂家需要有评判的标准。厂家按照绩效评估标准,对经销商进行定期评估,将被评估的经销商按状态分为:绿灯——理想状况、黄灯——有待改善,红灯——低于标准,然后对不同状态的经销商采取正向激励、绩效改进、惩罚措施。绩效评估不仅要评估短期目标还要评估长期目标,不仅要评估结果还要评估过程,不仅要评估能力还要评估态度。经销商绩效评估标准由结果、能力、意愿三个维度组成。

1.业绩维度:销售额/增长率/目标/市场份额

评估业绩需要注意厂家的业绩和经销商的实际数字可能不一致,经销商年底为了拿扣点冲量而压库存,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销售,会导致业绩评估不准确。除了总体销售额,还应关注其新产品的销售额和公司希望发展的特定客户,如新客户的销售额。业绩的增长率要跟过去比、跟同行比、跟行业平均增长比,是否跑赢大盘?增长率的含金量高不高?增长是行业增长还是其竞争力提升?

2.能力维度

(1)销售能力:行业覆盖、客户拓展、销售人员数量。

判断经销商的能力,很大程度是其新客户(新行业)开发能力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当新客户开发停滞不前,老客户不断流失;只销售几款老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这样的经销商其实是在走下坡路。而老板是绝大部分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老板不成长,经销商一定不成长,老板也是经销商的天花板,早期可以靠老板打天下,但是长期没有团队,企业无法进一步做大,也无法跟上了厂家的步伐。

(2)服务水平:库存水平、技术服务、投诉处理、满意度。

厂家必须对经销商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以免对厂家品牌造成损害。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差,最终将在业绩中体现,但是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为避免积重难返,定期对其下线客户满意度调查很有必要。

(3)财务状况:执行付款条件。

虽然在渠道成员选择阶段,对经销商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评估,但是由于外部竞争和内部变化,经销商的财务状况有可能发生变化。有些是被竞争对手压货、应收账太多、大项目被套、投资其他行业、导致财务问题而影响合作。为避免风险,厂家应该对经销商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评估。

3.意愿维度

(1)态度:市场信息反馈、市场开拓配合、个人。

随着经销商从成熟期慢慢进入衰退期,厌倦了在商场拼搏;或者公司业务转型投资新行业;或者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年龄问题不打算干了,都会导致企业业务在走下坡路。

(2)竞争:销售竞品、销售占比。

经销商卖两类产品:一种是客户所需要的;另一种他是愿意推的。当他开始推竞品时,此消彼长,必然对你的业务造成影响。

(3)规范:行为规范。

评估经销商是不是遵守市场规则?有没有低价和窜货的现象?这些未必对他的业务有影响,短期业绩可能还会增加,但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伤害。

应当说上述评估标准只是一般标准,不同类型的经销商的评估标准不同、厂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销商评估标准和重点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需要评估,当渠道成员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只需要对重要的经销商进行评估,当渠道成员是独家代理时,厂家要重点评估,并有后续的正向激励、绩效改进、惩罚措施跟进。假如厂家与渠道成员属于松散型的关系、厂家对渠道成员没有管理约束能力,也没必要评估。

图7-1某客车渠道评估方案

•​ 样车投入:0—低;1~5辆—中;5辆以上—高。

•​ 外派业务人员数量:0—低;1~3人—中;3人以上—高。

•​ 客车销售经验:0~1年—低;2~3年—中;3年以上—高。

•​ 销售任务完成率:0~25%—低;25%~60%—中;60%以上—高。

•​ 每个评估指标均按高、中、低分别打分。随后,将每个评估指标

的分数分别乘以其对应的权数,得出经销商合作意愿和能力的得分。

(高=100;中=50;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