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前端干得如何漂亮,消费者的所有判断都取决于收到的包裹。不论前面的工作如何出色,拿到手里的东西撑不起顾客的价值观,想要做得又大又强,也是不可能的。
产品的竞争力是一方面,产品的包装是否具有优势呢?敢不敢用全行业最好的包装?包装袋是快递公司的还是自己的呢?面单有没有指定的张贴位置呢?
仓库有没有整理出来一个干净的小角落,方便仓库的工作人员休息时间小坐休憩呢?
在仓库和车间轮岗过,执行过包装、打单、退换货的运营、美工、客服是不一样的,试过吗?
仓库主管是什么风格?是千金重担累不着的类型,还是百斤担子忙晕头的类型?仓库的日常工作是张弛有度,还是忙则忙死,闲则闲死?
为了企业的安全运营和长远利益,也为了员工的可靠成长和长远利益,团队内全部岗位的人员都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轮岗实践,只有对每一个岗位和工作模块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才有可能对整盘业务产生较为完整和朴素的认识,成就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企业组织结构梯度发展的必要,也是组织结构安全延续的必要,更是企业内部管理型人才的成长之路。
能够日常化统合一家店铺所有工作岗位的沟通模式,就是《店铺运营日记》数据表,让所有人都看得懂,并且都会填写,让每个人都有一颗运营的心。这个工具,就在本书里。
真正做得好的店铺,和线下的优势零售品牌是一样的,绝不是依靠某一个长处的缘故,非得是能者处处能才行,上上下下都高出同行一大截儿,当中有源点的愿力,也有分支的自觉。
自然地显现出一股子稳稳的真气来,运营的节奏也能完全由自己控制。消费者虽然知道得不那么真切,而对信任的加码却是实实在在的。零售品牌看不到这一层,想要在中下圈层的市场里保持独立自主的竞争力,也是不能的。
如果读这本书觉得有点辛苦,那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