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在直接降低中间库存的同时,推动另外五个影响因素的改进,以持续追求更低的中间库存,是现场制造削减中间库存的优选改善路径。
(一)同步生产方式
由于工序之间存在瓶颈、组件与主体产品不能同步完成、套装各规格产品不能同步完成而导致中间制品等待(库存)的情况,此时现场制造一般会通过同步生产方式的引进与持续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同步生产可以理解为表4.11至表4.14所示的四种类型。
Ⅰ型同步生产:各工序节拍差异小、无明显作业瓶颈,产线平衡率高,前后工序之间不用等待。如表4.11所示。
表4.11 Ⅰ型同步生产特点示例
Ⅱ型同步生产:各工序生产任务由产能瓶颈工序决定并保持一致,前后工序之间不用等待。如表4.12所示。
表4.12 Ⅱ型同步生产特点示例
Ⅲ型同步生产: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部件,能够于主体产品生产加工(或组装)需要时完成生产并供给,主体产品不用等待零部件。如表4.13所示。
表4.13 Ⅲ型同步生产特点示例
Ⅳ型同步生产:套装各规格产品,能够于包装需要时完成生产并供给,各产品之间不用等待。如表4.14所示。
表4.14 Ⅳ型同步生产特点示例
(二)流程生产方式
由于孤岛和乱流的存在,导致很多生产流程都是没有价值的,并且造成物料、信息、资金也跟随中间制品到处乱窜,所以中间制品堆积、出货时间延误等问题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些问题,现场制造需引进与持续完善整流生产。
(1)基于生产加工类别集中化设置生产车间而形成的孤岛和乱流:产品与车间、产品与工序间无对应生产关系,产品在不同车间折返、在不同工序间折返。如图4.21所示。
图4.21 孤岛乱流生产特点示例-1
(2)基于设备类别或工序集中化设置生产车间而形成的孤岛和乱流:产品与车间、产品与工序间无对应生产关系,产品在不同车间折返、在不同工序间折返。如图4.22所示。
图4.22 孤岛乱流生产特点示例-2
流程生产:按产品工艺流程设置工序、设备,产品、工序与设备一一对应以组成虚拟流水或连续流水生产,产品按标准数量或节拍有序流经各工序、设备,中间制品库存大大减少。如图4.23所示。
图4.23 流程生产特点示例
(三)单件流生产方式
产品于各工序以1件为单位按节拍流动是单件流生产(见图4.18:单件流生产方式)的显著特征。丰田汽车早已向世界证明,在市场变化日益加剧、成本不断上涨的环境中,基于同步化生产线上的单件流生产方式是响应市场速度最快、纠错成本最低、中间库存最少、浪费最小、暴露问题最彻底、推动企业改善力度最大的卓越生产方式。
(四)混流生产方式
按照订单要求的机种和交货时间,将工序相同、作业差异不大的产品于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是混流生产方式的特征。混流生产在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生产线能力。即使机种需求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也不会使生产线停产。如果多条生产线都实行混流生产, 也不会出现有的加班、有的停工的现象。如图4.24所示。
图4.24 混流生产与传统生产产品投放示例
(五)拉动生产方式
由于传统的推动式生产只是依据生产计划力求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而不会考虑下道工序的需要,所以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中间库存。对于现场制造而言,拉动生产则是依据需要入库出货的机种、数量和时间,由包装工序向上道工序领取产品进行包装的作业方式,从而避免了包装及上道工序产生大量库存的可能。图4.25、图4.26是常见的推、拉动生产方式,仅供参考。
图4.25 传统推动式生产
图4.26 拉动式生产
上述任何一种生产方式的引进与持续改进,均将起到削减中间库存的作用。但经营决策者应充分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认清企业当下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分阶段引进适用的生产方式,并于持续改进中有计划地挑战难度更高、削减中间库存更彻底的生产方式。依据这五种生产方式对企业的要求不同,建议一般制造企业按图4.27的路线有序实施。
图4.27 一般制造型企业生产方式引进路线
尽管已经细述了中间库存的成因,也明确了现场制造削减库存的几种生产方式,但经营决策者在引进某种生产方式并持续改进中仍然需要谨记:
● 真正影响生产方式成立的条件是企业当下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而最终左右企业选用何种生产方式是由经营决策者的意志所决定的。
● 某种生产方式是否适用本企业,与企业产品没有关系,请不要以此为借口而回避需要解决的问题。
● 如果没有正确引进并彻底实施某种生产方式,就不能以相应生产方式在世界一流老牌企业已达成的结果来衡量它在本企业的适用性,更不应因本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不足而草率放弃对某种生产方式的追求。
最后需要提醒经营决策者的是:虽然“零库存”在一般制造型企业里难以实现,不过企业可以将之视为持续改善的追求,以驱动现场制造及企业的现有技术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