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过程就像一个黑箱子,市场需求传递给研发体系,到需求形成产品之前,对我来说是不可知的,产品出来那天才知道出来的是魔鬼还是天使。”在访谈时,一家企业的总经理这样说,因为这家企业缺少结构化的新产品开发流程。
结构化的思想来源于PACE(产品和生命周期优化法,IPD的来源之一)。所谓结构化,是指相互关联的工作要有一个框架结构,要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支持它;每项工作都应清清楚楚地规定出来。所有与产品开发有关的人都应该清楚自己参与的是什么工作,用什么方法完成。
在IPD体系中,开发活动是以一个层次结构构架的,从阶段到活动再到子活动,IPD体系在原则和创新之间达成平衡。因此,结构化并不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它允许项目组把精力集中到开发产品这个实际问题上,并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明确开发过程。
在某些公司中,产品开发过程是无结构的,大部分工作也未清楚地定义出来。术语上没有一致性,即每个项目小组单独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定义,没有共用的流程构架,产品开发过程很难得到改进。
一旦开发人员理解了开发过程结构,就能从繁杂、单调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就会接受并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创造性的增值工作上。
如果缺乏结构化的流程,每次产品开发采用的方式都不同,就会导致两种情况:第一,没有可参考的经验,没有学习的榜样。项目越做越大时,开发周期也越来越长。第二,当某个人找到改进方法或窍门时,没有办法把它标准化并运用于其他项目中,难以衡量它的过程并加以改进。
“结构化的并行开发流程”作为IPD的核心思想之一,经常被片面地理解为文档化、规范化或流程化。
在对产品开发进行结构化定义的时候,公司会出现两种极端倾向。
一是没有结构化定义的过程,产品开发工作就会失控。每个人都在忙碌,没有人有时间真正思考,而且项目组成员不明白自己负责的工作如何与项目整体衔接。文档化的东西很少,高层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与项目有关的“救火”工作上。
二是过度的结构化。表现为每个人的计算机中都存放着大量的开发文档和日志,开发人员遵循既定的开发过程行事。然而,过于烦冗的过程文件,使管理和审批变得官僚化,产品开发速度很慢。这些公司在定义产品开发过程细节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但是过分结构化影响了正常的产品开发效率和进程。
为了避免陷入极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结构化的意图,并在产品流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可重复和可衡量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新思想和新方法采取灵活和开放的态度,正确地划分和定义结构、层次,以取得平衡。IPD体系通过提供适当层次的结构定义实现了上述平衡,开发过程得到了应用,并且可以适当地衡量和不断地改进。
业界最佳的业务管理模型包括3个紧密联系的主要业务杠杆,它们是建立和保持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远瞻——市场管理;通过IPD进行的产品革新和开发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最佳成本效率,满足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目的。就像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一样,每条腿对支持业务的效果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世界级竞争对手按照统一的产品开发业务模型运作。
(1)针对具体的目标市场设计产品。
(2)设计时考虑整个市场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客户。
(3)设计时明确定义产品需求和规格。
(4)在Beta测试前,必要时在试验室内进行产品集成测试和内部试用。
(5)推出(发布)产品时,销售、制造、营销和支持渠道都做好了准备。
基于市场的集成产品开发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明确和开发新产品。它对目标细分市场进行选择,并与产品开发部门相结合,满足目标细分市场的需要。通过基于事实的决策流程对新产品包投资的优先级进行排序,获得最大的回报。
公司的每个部门并行工作,开发针对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要达到并行开发的目的,要借助:
(1)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互补。
(2)跨部门的绩效考核工具。
(3)跨职能部门团队和基于团队的管理。
从了解市场到产品开发,再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每一步都是由客户的输入牵引的。在每个决策评审点进行评审时,由职能部门管理层代表的跨职能部门投资委员会根据事实做出决策,决定是否继续提供资金,使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这种流程可以更快地、以更低的成本向市场交付成功的新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