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陈列

陈列是检验业务代表基础工作的最好方式,基础工作扎不扎实,落地工作到没到位就看陈列。另外,没有陈列就没有销售,我们要根据售点的实际情况,按照“全品项、最佳位置、最大面积”的陈列要求来规范我们产品的陈列位置、陈列形式。在整理陈列的时候,要拿出之前准备的抹布保持公司产品的清洁。一个清洁的产品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为什么要求业务代表一定要带抹布呢?通过清洁我们产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调整陈列位置及瓶数。

步骤五、我品信息

了解我品信息:终端老板、消费者对我们产品态度如何?是否主推产品及其原因?我们产品近期的销量如何?我们产品在终端的成交价区间是怎样的?我们产品的市场政策在终端效果如何?终端对我们产品有何意见及建议?

告知我品信息:反复强调卖一件货比竞品多挣多少钱、反复强调产品卖点(如国窖1573酒是1573国宝窖池群酿造等)、反复重申促销信息等。通过每一次拜访不断强化终端对我们产品的认知,从而将我们产品品牌印在客户大脑里面,让客户随时“想得到”。

调整售价:在发现终端成交价低于或高于公司允许的范围后,要学会去引导终端调整售价。

比如某酒终端成交价840元/瓶是合理的,如果消费者实际成交价是780元/瓶,那肯定不行。这时候你直接跟终端讲,您卖840元/瓶吧,这样赚得更多点,店家表面上肯定跟你讲“行呀,下次就卖840元/瓶”,他真的会按那个价卖吗?往往不会,他之前卖多少,之后还会是多少。

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很简单,街头老李的店都没有低于850元/瓶卖的,他每个月能卖多少件,能赚多少钱,就是要让该终端眼红,这样店老板自己就会默默地调整售价,也许不会一次性达到我们的预期值,但是至少会引发终端调整售价的思考。如果终端零售价高了,可以如法炮制。终端老板不是不想赚钱,而是怕自己的价格比其他终端售价高,从而丢失客户。

步骤五、竞品信息

了解竞品信息:参照精通竞品那一部分。

其一,竞品的价格体系及利润空间是怎么样的?终端实际消费者成交价、批发价、内部调货价、利润空间、利润率如何?

其二,竞品的市场操作政策内容及特点?与我们产品相比的缺点/劣势;

其三,竞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面市率、陈列、氛围营造、产品质量、口碑、服务等怎么样?

其四,客户对竞品的态度及原因?主动推荐吗?与经销商的关系如何?

其五,消费者对于竞品的态度如何?

其六,竞品的经销客户体系如何,商誉怎么样?

步骤七、检查售点库存

清点库存,是拜访终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准确的库存情况,能够使上级推测出终端及市场的运营情况,为下一步的市场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库存信息简单来讲要包括如下信息:终端一共有哪些单品及库存量?哪些单品的库存是异常的?生产日期是什么样的?产品动销周期是多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坚持做到每天拜访终端均检查库存的人员占比不超过20%,可见我们的基层管理工作可提升的空间是多么巨大。当公司需要提交库存报表时,坐在办公室,花10分钟拍脑袋填的人员不在少数。

对于拍脑袋填库存报表的人,一定要“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