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转量产评审流程设计

转量产评审与转试产评审的流程差不多,不同的是转量产阶段,主导的责任部门由研发项目团队转变成了生产技术部。研发项目经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新开发的项目中,但是针对试产遗留到量产的问题解决责任人还是研发项目团队。先来看看表3-38的流程规划清单。

表3-38转量产评审流程

业务模块

一级流程

子流程

转量产

评审

转量产评审流程

量产问题管理流程

(1)转量产评审流程。

①流程架构卡,如表3-39所示。

表3-39转量产评审流程架构卡

流程名称

转量产评审流程

流程层级

L2

流程编码

 

流程目的

规范转试产评审

流程责任人

研发项目部总监

上一层架构

转试产评审

下一层流程

流程输入

转量产评审申请

流程输出

转量产评审决议

流程起点

转量产申请

流程终点

转量产评审通过或退回

流程度量指标

转量产问题遗留率

2​ 流程示意图,如图3-13所示。

图3-13转量产评审流程示意图

③流程活动节点说明,如表3-40所示。

表3-40转量产评审流程活动节点说明

序号

活动角色

活动描述

时效

输入输出

01

项目经理

根据项目进度发起转量产评审申请

8H

输入:项目进度要求

输出:转量产评审申请

02

转量产评审会秘书长

组织召开转量产评审会,评审转量产申请,输出评审结论与问题汇总

任务

时效

输入:转量产评审申请

输出:转量产评审决议

03

生产技术经理

转产通过则同项目经理完成转产产品技术资料交接,以及市场遗留问题清单

一周

输入:评审会决议

输出:转产技术资料交接与问题清单

04

子流程

进入转产问题整改流程

一周

输入:转试产决议

输出:转产问题整改

④流程相关表单,如表3-41所示。

转试产与转量产的表格内容差不多,不同的是量产对可制造性评审的要求要更高。

表3-41 转量产评审表

项目编号

产品型号

结构

功能

外观

质量标准

可制造性

遗留问题与责任人

项目经理

(2)量产问题整改流程。

①流程架构卡,如表3-42所示。

表3-42量产问题整改流程架构卡

流程名称

量产问题整改流程

流程层级

L2

流程编码

 

流程目的

规范转试产问题整改业务

流程责任人

研发项目部总监

上一层架构

转试产评审

下一层流程

流程输入

试产问题汇总

流程输出

转量产问题改善效果

流程起点

问题改善任务

流程终点

改善效果检验

流程度量指标

试产遗留问题关闭率

2​ 流程示意图,如图3-14所示。

图3-14量产问题整改流程示意图

③流程活动节点说明,如表3-43所示。

表3-43量产问题整改流程活动节点说明

序号

活动角色

活动描述

时效

输入输出

01

项目经理

根据问题描述指定责任人改善

8H

输入:试产问题清单

输出:问题整改责任人

02

责任人

回复改善对策与完成时间

8H

输入:问题整改责任人

输出:问题改善对策与完成时间

03

项目评审会

秘书长

组织召开项目评审,对改善效果进行评审检验

任务

时效

输入:问题改善对策

输出:问题改善效果

04

生产技术

经理

决策问题是否关闭,并根据责任人改善情况发起考核或激励

一周

输入:问题改善效果

输出:问题关闭或继续改善

④流程相关表格,如表3-44所示。

表3-44研发遗留量产问题改善跟踪表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研发责任人呢

量产段责任人

改善效果追踪

项目经理确认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研发模块业务架构下展开的核心流程案例,根据这些流程案例基本能保证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能走通,但是在具体的研发业务与评审标准上要依据所在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

通过IPD流程案例的介绍我们看到了标准岗位间的串接、各流程的串接,这些都是在业务架构的范围下展开的,所以业务架构的设计对流程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靠流程还不够,后面章节中我们将继续介绍IT、组织与绩效管理对业务架构落地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