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快消品营销3.0时代的推广

(一)营销3.0时代的变与不变

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打赌1亿元的回声刚落下,2013年经济年度人物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元的赌局又甚嚣尘上。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势不可挡了。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所有行业、企业的营销中,因此,观点甚多,传统的营销人有些迷惑或无所适从。大家都在说:“离开了互联网,我们会怎么样?会一蹶不振、会销声匿迹、会被时代淹没、会被淘汰?”这让人感到“恐惧”,因为很多传统行业还在进行传统品牌打造和营销。互联网要“取代”所有传统的营销理论、工具、方法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95%以上的中国市场还是传统市场,二是互联网改变了营销的工具、方法,但传统的营销理论依然有效。

传统的营销大师们支持或反对“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本质”这样的说法,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营销与客户的联系是紧密了还是疏远了;客户的核心需求是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还是客户失去了兴趣;在适应和应对竞争方面是更有效了,还是趋于被动,被竞争者和客户牵着鼻子走。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3年的时间诞生了小米——从0元到300亿元,市值100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呢?

互联网中的营销信息传播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病毒式传播,而是有目的的、可定向的传递——即信息瀑布效应,聪明的营销者应当学会操纵这种巨大的能量。

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营销的影响和挑战日趋明显。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在10年前,要想创立一个知名品牌,要经过多年甚至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在,互联网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完全跨越了以前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

(二)褚橙——励志橙,精神永存

且看励志橙如何引爆大众消费,一橙难求的。

品牌营销,已经开始由大众化营销转移到了小众、圈子营销和精神体验。

励志橙——褚橙的营销推广,做得就相当成功。

褚橙是怎么做到的呢?

1.新媒体充当先锋

褚橙产品还没上市就已经沸腾了,柳传志、王石、潘石屹、韩寒、蒋方舟等都大量转发微博和对《褚橙进京》新闻进行免费的推广,潘石屹和柳传志还适时推出了潘苹果和柳桃(猕猴桃)。

柳传志说:“有佳果与梦想相伴,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王石在微博上转发《褚橙进京》的新闻报道,并引用巴顿将军的话评价褚时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褚橙还适时推出“名人定制限量版”——蒋方舟定制版褚橙,借助美女作家将褚橙推向更年轻的人群。蒋方舟为褚橙包装题写了——“根看果实不过是一小段距离,只有果实知道,那是多么长的路”。这句解读褚时健坎坷人生的话,被写到1000张限量版书签上,随着1000本蒋方舟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送到购买这款定制版褚橙的消费者手中。

还将社会名人和有影响力的名言印在包装上作为礼物寄给他们。

蒋方舟:“虽然你很努力,但你的成功主要靠天赋。”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谢谢你,让我站着把钱挣了。

王菲:“我很好,你也保重。”

韩寒的“私人订制”版本: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韩寒还在微博上感动回复:我觉得送礼的时候,不需要那么精准的……

2.传统媒体引爆市场

新媒体、故事、名人的推动,彻底引爆了褚橙的销售。

产品还没上市,消费者预订就已经完成,甚至托关系花高于普通橙子好几倍的价钱买褚橙。不是为了买橙子吃或送人,他们是在买或者传递一种精神。据说, 5年内的褚橙全部被抢购一空。

消费者评论:“看了褚时健的故事,51岁任云南玉溪卷烟厂厂长,70岁时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时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买褚橙并不是想吃橙子,而是买了褚老的励志概念,买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吃的更是一种高度、信仰和境界。”

褚橙,一个励志的故事,产品酸甜度最优、口感最佳,名人用微博转发,并直接邮寄印有名人的言论的包装,打动了无数的高端人群,并让他们利用圈子和互联网的影响力,快速撬动了市场,让主流媒体无偿报道。

3.励志橙的逆袭,精神永存

我们发现,产品好是根本。褚橙,一个励志的故事,我们不是在吃橙子,而是在品味一种精神。

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营销组合,都没有脱离传统的营销理论,变化只是运动的工具和方式,如微博转发、微信等互联网营销,这对传统的食品饮料企业的营销绝对是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