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操中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多个维度,对人全面描述。当然如果评估有所侧重,也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提高效率。不同的维度,所可能使用的评估方法。
表5-1 人才评估工具方法一览表
评估维度 | 常用评估工具方法 |
动机个性 | 动机测评、职业兴趣测评、OPQ测评、CPI测评、管理个性测评、一般个性测评(例如DISC/九型人格等)、潜力测评 |
能力行为 | 专业技能考试、360评估、能力测试、管理风格测评、BEI访谈评价、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 |
业绩结果 | 业绩合同书结果、组织氛围调研、组织健康度调研、盖洛普Q12调研、述职&述能评价、上级业绩评价 |
人才评估可用的工具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投入度不同,获得的结果全面性和精准度不同,因此企业在决定使用何种方式时,要综合考虑成本、时间和效果,选择最合适的,实现用最优的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投入,获得最合适的评估结果,以下是笔者基于“成本-效能”二维矩阵,整理的各种方法的对比图,并非绝对,仅作为使用参考指南。
图5-3 不同人才评估工具方法成本-效能对比图
由上图不难看出,成本的投入多少与工具效能的高低基本是正向相关关系,投入越高,获得的评估结果越可靠。同时需注意,一方面不区分场景和对象“一刀切”的使用,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潜力显然无需完全相同,必然需要匹配不同的评估方法。另一方面,企业的时间、费用、人员等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根据群体的不同,综合考虑获取结果的经济性和精准性。一般情况下,对某个群体进行评估的投入度和精准度高低,与该群体的重要程度正相关,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群体需要重投入,反之则去繁就简。
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整理了不同评价对象建议使用的评价方法组合,详见下表。
表5-2 不同人才评估工具使用组合表
评估维度 | 基层员工 | 关键骨干员工 | 中高层管理岗 | 高潜梯队 | 校招管培生 |
动机个性 | 职业兴趣测评 一般个性测评 | CPI测评 OPQ测评 | CPI测评 OPQ测评 管理个性测评 | CPI测评 OPQ测评 潜力测评 动机测评 | CPI测评 OPQ测评 潜力测评 |
能力行为 | 专业技能考试 | 360评估 | 360评估 BEI访谈 管理风格测评 管理技能测评 | 情景模拟 评价中心 | 评价中心 |
业绩效能 | 个体业绩考核 上级业绩评价 | 个体业绩考核 述职评价 | 团队业绩 组织氛围调研 述职&述能评价 | 个人/团队 业绩 团队业绩 | —— |
针对基数量最大的一般普通员工,评估的应用重点是人岗匹配和业绩达成,同时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其专业能力,因此基本不需要投入太多额外的评估手段,正常的管理手段即可满足。
针对关键骨干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激发成长动能,因此需要借助专业的个性测评工具和360评估,不断挖掘自身独特的内在优势和潜能,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沟通和工作挑战,加速成长。
针对中高层管理岗和高潜梯队,其能力和潜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和团队的“天花板”,因此建议评估细致精准。针对管理岗,要围绕冰山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估,立体关注领导特质、领导行为和领导效能,判断个体短板提升的可能性,对于不适合、无能力、效能差的管理者要及时进行调整,有时候不胜任的管理者业绩不一定差,或许是外部环境优势,或者是有几个得力的干将,但其管理团队的效能差,成长性不高,容易限制团队发展。针对高潜梯队,要真正的识别评估,去伪存真,首先看动机,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次判断准备度,通过情景模拟进行考验考核,最后看效能结果,是金子也不能一直都不发光。
针对校招管培生,重点看成长潜力,通过个性测评和潜力测评,进行综合评估。
人才评估结果就像是汽车的仪表盘,反映汽车的运行状态,而同时个体在成长,环境在变化,这种反映还由于人和环境的复杂性和发展性而存在系统性的不足,因此汽车是走是停,人才是好是坏,还需要作为司机的管理者进行综合决策。评估结果是最大限度的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因此不可盲目照单全收,又不能只要跟自己判断不一致的内容就全盘否定,管理者看待结果要维持辩证统一,理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