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英雄都在思考什么

企业家是思维最活跃的人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思考。今天的医药企业家在思考什么?

他们在思考核心能力:企业原来五年的成功归功于什么?未来五年的成功又依靠什么?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他们在思考未来战略:企业当前有哪些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企业将如何抓住机遇,找到突破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在哪里?如何走出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

他们在思考竞争环境:未来的竞争环境将有哪些变化?企业将如何不被竞争对手追赶,如何不被优秀企业落下?如何保持企业的创新领先地位?

他们在思考资源整合:企业的资源如何获得?产品去哪里找?人才去哪里寻?

他们在思考传承发展:企业将如何实现下一代的接替?如何交班?产业又如何做大?对于小企业来说,如何做大?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如何转型?对于大企业来说,如何资源整合?

如果日子还过得去的的话,没有人愿意转变,改变是被逼出来的。员工是老板逼的,老板又受谁的逼迫哪?是事业心逼的,用不断成功不停证明价值,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不能让对手超过自己。

几乎和所有的医药企业家交谈,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如何突破创新。这个问题在好企业和差企业两种企业中都十分明显,而且越是大企业、好企业危机感越重,而中小企业多数较为麻木。

敢问路在何方?实际上就是要走出一条新路,一条 “开拓新思路、制定新战略、建立新目标、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打造新速度”之路。

开拓新思路、制定新战略

思路不清楚,转身难度大,发展没指望。一位老总曾说,“只要灶台在,就围着灶台转”,也就是走不出新思路,创新只是表面旗号,本质还是老思想、老一套。

思路是倒逼出来的,应该尽快淘汰没有优势的产业、产品、模式,抛弃幻想,走出新路。不要闭塞,企业家要走出去,多和成功的人接触,去成功的企业参观,交流,要低下头来学习。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想不曾想过的事,做不曾做过的事,给自己一个信心,奇迹可能就会发生。要在多方面开拓新思路,开创历史新局面,如发展新思路、研发新思路、营销新思路、管理新思路、投资新思路等等。

资源聚焦还是多元化发展?这是在机会面前困惑的问题。战略没有对错,只有取舍,战略不是刚性一成不变,而是审时度势,刚柔并济。中小企业需要聚焦资源,专注优势领域发展;大型企业应该调整结构,产业升级;集团企业应完善产业布局,尝试相关多元化发展。

我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是会领先半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是找准自己的战略高地;

三是要善于把握自己相对优于对手的核心能力;

四是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五是制定战略时要有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可实施、可管控,并且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企业要重点解决好“三大体系、四大能力、五大平台”建设。三大体系指“战略发展体系、业务发展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四大能力指“产品领先能力、人才领先能力、模式领先能力、品牌领先能力”;五大平台指“运营管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平台。

云南白药做牙膏的时候很多人看不懂,天士力做茶和酒的时候有些人感到吃惊,康美药业涉及大健康时也有人感概,以岭以科技中药见长,但化学药车间通过欧盟认证让有些人感到意外,步长也开始做化学药了,一类新药储备了好几个。实际上战略就是求变,新战略就是寻找新机会。

建立新目标、探索新模式

高起点,既眼前,又长远。既有大局意识,超前意识,又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合理发展、跨越发展。既要制定整体目标、又要明确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市场目标、技术目标,管理目标。

目标制定要体现个性化。主要突出“新”字,要在原来基础上,上一个新台阶,并有本质变化。制定目标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 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

2.​ 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相结合;

3.​ 跨越式发展和持续性发展相结合;

4.​ 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相结合;

5.​ 内源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

6.​ 规模增长与利润同步增长相结合;

7.​ 企业发展速度与运营质量相结合;

8.​ 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相结合。

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你肯低头寻找。

开辟新路径、打造新速度

并购是研发的新路径,靠并购获得的产品也许更成熟,网络更接地气。在财务投资的同时引进管理者共同参与是新路径,可以解决管理者经验不足,控制力不强,风险不能共担的困惑。先收购部分股权,做大上市退出或由上市公司回购是新路径。将企业托管给咨询公司是也新路径。

要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打造新速度。

如果问什么是医药发展新速度,那你要看下山东齐鲁、江苏恒瑞就知道了,他们在底盘很大的情况下,远高于行业速度发展,这说明他们的产品、市场、管理是一流的。医药行业的平均年增长率是20%左右,低于这个速度都需要深刻反思。

然而原来欠账太多,就需要加速赶超,能到行业速度2倍也就是40%增长就是非常高的理想速度了,这样的企业凤毛麟角,一般很难企及。因此,要达到行业内标杆企业,尤其是优秀竞争对手的速度就是努力的速度,最保守的增速也要不低于20%。

强者越强,越来越好,差者越差,勉强维持,打造新速度不容易,问题是如果还不加快脚步,三步并作二步,就真的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