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人过于浮躁,动辄要“干货”,其所谓干货也就是所谓可即插即用的妙招。殊不知,真正搞清楚事情的机理才是干货中的干货。在具体场景下的具体措施,不过是守常应变而已,若舍去场景与机理,只在具体措施、招数上寻个究竟,无疑是刻舟求剑。
如果把供应链比喻为一条按照末端需要控制水流的河,那么库存就是附属于河道的湖泊。理想状态下上没有湖泊能做到按需供水的河是最好的河,可现实是河流是离不开湖泊的平衡作用的,湖泊是必需的副产品。一条供应链好坏的标志是如何能在满足及时供货的前提下,把库存做的最小、周转率最高。也就是说,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作为副产品的库存越少越好。因此,不管企业的供应链有多复杂,库存大小与库存周转率就是反映供应链的健康度的“温度计”。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供应链管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参照线。
库存是供应链的外部需求(即市场要货需求)不确定的必然产物。需求的不确定最终会呈现为供货周期的不足,所以库存的实质是通过以存量换时间的方式来满足需求。以存量换时间是有成本和风险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原则上用于置换的空间越小越好。这样,供应链管理也就可以被视为一种在满足要货需求前提下控制库存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