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让消费者接受价格

多年前听过一段相声,讽刺那些只看眼前蝇头小利的人,内容是一个老太太上街买菜,菜价是3.5元/斤,这时候旁边一个老太太说,某某地方的菜是3.4元/斤,该老太太一听,赶紧坐上公交车就去,到那里买了二斤菜回来。如果单从买菜上看是省了0.2元,但是算上坐公交花去的1元,其实还多花了0.8元。

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它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

价格敏感度,研究价格的高低变化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影响越大,说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高低,由多种因素决定。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层次越低,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企业的品牌力越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产品的购买频率越高,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越高;产品同质化程度越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越高。当然,在不同产品和不同行业,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品牌农业正属于高价格敏感度的行业,品牌力弱、购买频次高、产品同质化严重。

为了提升溢价能力,近些年来更多企业把主营产品集中于中高端经济类作物。比如,土猪肉、笨鸡蛋、有机米面、有机杂粮等,还有一些深加工、精加工的品类,所以,价格高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农业的总体印象。

从企业角度看,价格高的由种养殖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决定,从市场角度看,过分夸大中高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同时受一些专家吹嘘的“卖出高附加值”等观念影响。

实质上,品牌信任仍然是关键问题,不相信品质就无法接受价格。

完成了品牌的顶层设计之后,企业需要进一步梳理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即一组清晰的品牌卖点;一句直击心灵的宣传口号;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一套科学的传播和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