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长生不老药以外,哪种药你最喜欢?”可以预计包治百病的药一定名列榜首。有科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两种药都不存在。同类可证,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操作可以解决你所有的营销问题,那也一定是可疑的,互联网电商就是这种万能药之一。作为天津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学生,一位室友有一句口头禅是:“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绝对的真理!”那真理是什么呢?
首先,电商的根基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题目太大太专业了!有互联网业内的资深人士曾经培训笔者时说:它是人们实体肉体以外的第二本体;它是人类真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它是现实经济以外的第二经济,而且最终会替代现实经济……这些似曾相识的语言唤醒了我这70后的一些记忆:起了红茶菌、甩手疗法、大跃进等。
互联网,说穿了无外乎是一种信息交互手段而已,它和人们原始的语言、文字、书信、电报、电话相比,除了效率的提升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互联网能够实现的目的,通过其他手段也可以完成,只是效率没有那么高而已,这也就注定了互联网的可替代性。假如笔者正在马尔代夫休假,没有wifi甚至没有电话,如果对效率没有要求,也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只不过就是需求被服务生人工操作了而已。
其次,在商业层面。互联网经济正在大放异彩,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殊途同归般地走向了同一条路:卖东西或者做广告,并且赚得盆满钵满。好似这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然而有一个事实却被忽略了:百度,如果没有福建莆田的医疗广告,他会失去一半的收入;淘宝,如果没有低廉的快递服务和免税,他将会黯然失色;微信,钱包不是开始收手续费了吗?这三位互联网老大的商业模式后面好似都有实体经济的影子支撑,在剥离了形式的外衣以后好似也没什么新意,广告、快递、税收、手续费等早就先于互联网存在多年了。电商作为虚拟经济形式,只要其经营的商品是实体的,是离不开现实经济主体支撑的,除非它经营的就是虚拟商品,如游戏币、电子书、音像制品等,然而这些商品的形式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其内容也还是需要实体的支撑,没有人写歌曲、拍电影,也就没有网上的这类商品。互联网在商业上的成功,不过是在原有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运营效率而已。
最后,在营销层面。在一次聚会上,以前一位也是从事销售的同事说过一句话:“干销售真是很容易的,聊聊天、喝喝酒就可以了。”这虽然是个笑谈,抛开那些晦涩的理论定义,这句话却也道出了营销的本质:沟通。身为营销人员,我们不产钢、不打粮、不盖房,那我们生产了什么可以让我们赚这么多钱?答案就是:信息。我们搬运和生产信息,也即是说,我们将客户的需求信息和企业的产品进行有机嫁接,嫁接成功的生意成功,反之则失败。
在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下,互联网还是最高效的信息沟通途径,也就注定了其对营销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我们也似曾相识:电话的发明,在以往人员拜访和商业书信的销售形式上增加了一种沟通和营销模式;传真的产生,改变了商业信函与合同的模式;电视的出现,让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和客户见面等,然后我们现在又多了一种综合、高效的互联网模式。
然而互联网的高效还停留在效率上,效能并不理想。20年前曾经有人预计,因为互联网信息沟通形式的出现,商业面对面的会议会大幅度减少。可是结果正相反,在它产生以后,商业会议的数量反而在三年间增加了一倍。请切记,只要是人没有改变,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其他如电话、互联网、邮件都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即时、全面、多层次的信息互动。
到了2016年,喧嚣一时的互联网商业已经尘埃落定,虚拟经济的老大马云,也开始和上海百联超市联手推广他的O2O新零售模式了;雷军的小米手机,因为过度线上营销,错失了建设线下实体店的机会,被VIVO、OPPO手机抢先占据了地盘,后悔不已。
早在2012年,笔者就和一些业界的朋友论述过 “互联网大跃进”的观点,当时的人们还处于兴奋和躁动期,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这里笔者只能再次给那些还执迷不悟的人士们几句忠告:
(1)世界上没有万能药,互联网不包治百病。
(2)人性不变,商业规律就不会改变。
(3)大跃进后面意味着大倒退,不要人云亦云。
(4)谨守自己从事的行业规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