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店商品的组织结构

1.商品比例

 商品比例首先要考虑商品结构的分法,食品、非食品、生鲜应该怎么分。如果是食品,要分哪些类别,应该选多少单品数,不同的业态,类别组合是不同的。具体的分法要参考以下两个数据。

第一,销售比例。同样是小店,社区店、便利店、折扣店,食品、非食品和生鲜的比例差别是有很大不同的。社区店的食品比例是65%,非食品的比例是25%,生鲜的比例是10%。便利店的食品比例是90%,非食品的比例是9%,生鲜的比例是1%。便利店一般没有生鲜,只会卖一些鸡蛋,所以这个比例大概是1%左右。折扣店的食品比例是75%,非食品的比例是16%,生鲜的比例是9%。这些数据(如表8-2所示)都是来源与一线城市的真实数据,行业人士比较认同,有比较强的参考意义。

第二,毛利额的比例。社区店的食品毛利额比例是60%,非食品的毛利额比例是35%,生鲜的毛利额比例是5%,食品的周转快,但毛利率比较低;非食品的周转慢,但毛利率比较高;生鲜往往是吸引顾客的一个比较好的商品,所以它的毛利率也比较低。折扣店的食品比例是65%,非食品的比例是27%,生鲜的比例是8%,销售情况和毛利率其实就决定了商品的摆放位置,所以这两点就决定了商品的摆放面积和货架。

 

表8-2销售额与毛利额数据

 

 

2.商品组织结构如何划分

在既有大店,又有小店的情况下,商品结构应该怎么设置。大店有1500个商品,小店受面积的限制,不可能有那么多。但是这些商品应该怎么放置?把大店比喻成一块面包,有完整的商品结构,而小店的面积是大店的20%,一刀切下来,小店的商品数也只有20%,所有的类别都减少80%,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般面积在200~350平方米的门店,商品数量一般设置在2000~3000个。2000个是下限,低于2000个,商品结构会不完整,3000个是上限,因为还要考虑仓储。如表8-3所示。

 

表8-3商品结构比例

 

 

食品如果是2000个,里面基本上是甜品、干货,如糖果、巧克力,而奶制品、冲饮、饼干这些都会放在甜品区域中。调料、油、米等这些东西都会在咸品区域里,牛奶、酸奶、一些新鲜的馒头、面条、水饺和包子会在冷冻区。还有酒和饮料,酒饮在小店当中的销售比例非常高,因为它是易耗品,可以吸引很多消费者,所以也属于食品。

甜品和咸品干货类的数量要控制在450~490个。冷冻品要投入很多设备,而且冰柜容量有限,还需要用电,所以这个成本要好好算一算,所以它的数量基本上在80~120个左右,冷藏品在190~300个左右。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冷藏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像牛奶、酸奶等奶制品,中国消费者在这一块的消费与全世界相比很低,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奶制品的消费需求会呈上涨趋势。所以对于小店来说,奶制品也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吸引消费者每天光顾,这一块非常有开发潜力。

酒饮由于是基础品种,所以不管是大店还是小店,都必须要有,这是销售的一个保证。一般各店的酒饮的品种数量不会相差太多,大概在250~300个之间。非食品的类别非常多,包含的产品非常多,从家店到服装、婴儿用品、厨房用品,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果细数,可能有七八百个类别,如果按系列的话,可能有几千个。但是由于面积只有200~300平方米,而且以食品为主,那么应该选择哪些非食品?这些非食品必须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必须是生活必需品。如纸制品,每个人每天都需要。

个人护理用品,首先是洗发类的商品,如洗发水、护发素、面霜等,其次是家庭清洁用品,如洗衣粉、洗衣皂、洗洁精、去污粉。厨房、浴室、洗衣房的日常必需品数量比较少,大概有50~80个商品,由于这块伸缩性很大,所以可以根据门店的实际情况设置,选择一些小的杯子、碗、一次性的杯子、台布等类似的商品。

纺织品不只是大家知道的床上用品,还包括衣着用、装饰用和工业用纺织品。纺织品每个季节都会不停地换,总体数量大概不变,但是里面的产品结构变化非常快,它不像干货食品,品种相对比较稳定,同样是五六十个单品,但是一年变换下来可能有120个。

 蛋类产品差不多是10个,新鲜蛋、袋子装好的蛋,加上松花蛋、咸蛋,10个左右。

如表8-4所示,是各类别商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通过比较,发现与全年的销售额比例差不多,如食品为73%,与行业数据比较接近。食品是73%,非食品是19.5%,蔬果是7.5%。蔬果的销量在冬天稍低一些,大概在6.5%左右,夏天大概在9%~9.5%左右,所以全年平均差不多是7.5%。

首先,从表8-4中可以看出,在食品类中,甜品干货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大概为18%,主要是一些糖果、巧克力等商品;咸类干货因为包括了酒和米,所以比例比较高,达到26%;冷冻品为2.5%;冷藏品为6.5%,这是平均值,事实上冷藏品的比例还在不断上涨,可能高的时候会接近9%;酒饮为20%,如前面所述,这个类别非常重要,是支撑门店销售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

其次,非食品类的家用杂货比例为0.8%,纸制品为6.5%,个人护理用品为6.1%,家庭清洁用品是5.5%。非食品重点基本上就是纸制品、个人护理和家庭清洁用品这三个品类,纺织品和文化用品的比例非常小,一共只有0.6%。

最后蔬菜水果的比例为6.5%,蛋类差不多是1%。最后所以合计为100%。

 

表8-4商品销售比例

 

所以在做小店的时候,要有以下几类商品:

第一,民生基本商品。这是必需的,这么小的面积,又想产生高销售额,只有商品种类齐全才可能,需包括粮油制品、奶制品、调味品、酒饮,还有基本的冷冻、冷藏、糖果、饼干之类的商品。

 第二,知名品牌,这样才有血有肉。知名品牌如宝洁、可口可乐、雀巢、光明、金龙鱼、恰恰,这些都是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这些品牌的品牌效应,就保证了销量,所以这些商品是销售的基本保证。

第三,如果全部是知名品牌,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即知名品牌往往毛利比较低,所以必须还要考虑补充性品牌。可以采购适当数量的高毛利二、三线品牌,这些品牌对门店有较高的毛利贡献。

小门店的商品品类基本上以民生基本商品、知名品牌和补充性品牌为主,笔者建议以中小包装为主,有适当的家庭量贩装。三类商品的在小店内扮演的角色及要求具体如图8-1所示。

 

图8-1三类商品的在小店内扮演的角色及要求

 

由于门店实际陈列面积的限制,因此,小门店在商品选择上,就必须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有符合以下三条选品的原则,才能列出真正高效的商品清单。

首先是正确的商品结构,不是大店同比例缩小就可以做的,小店有小店自己的商品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生鲜、食品、非食品该怎么分?食品里面每一个类别该怎么分?都是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原则,如果偏差不大,你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是如果偏差太大,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第二个是正确的商品数量。

第三是商品的宽度与深度。

什么是商品的宽度?就是商品对整个类别的覆盖度以及基本功能的覆盖度。

什么是深度?某种功能商品在该类别的覆盖度,往下延伸下去,比如说同样是高压锅,26、28、34,这个就是深度,比如说炒锅,26、28、36,或者更大的,这个也是深度。

另外,小店要重视商品的宽度,而宽度是靠功能来实现的。功能区别相对较大的不同系列商品,不会产生价格竞争。

小店与大店相比,对深度和宽度的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店是宽度和深度并举,而小店是靠宽度功能来实现的,同样2000个商品,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而且宽度能够减少同功能商品之间的价格竞争。由于功能不一样,价格就可以设置为不一样的,如果商品的功能是一样的,在定价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商品价格产生的一些内耗,而如果功能全部错开,就不需要考虑这一点,这样就可以保证相对合理的一个毛利空间。

3.工具:商品结构九宫格

在有限的单品数当中,如何体现商品的宽度、如何做到品牌交叉、如何避免不合理的类别残缺、怎么样才能让商品的宽度既保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又能够做到合理的品牌交叉,同时不流失任何的消费者?商品结构的分布,用九宫图表现出来效果比较清晰明了,具体如图8-2所示。

 

图8-2商品结构九宫格

 

纵向功能1、2、3是宽度,横向品牌低、中、高是深度,如果覆盖了这三种,深度就差不多了。如果这家店比较大,也可以再分细一点。

 

例如,某公司准备进行牙膏品类的商品优化,目前它有70个商品备选,而实际陈列位置只有25个,那么在70个商品当中该怎么去选这25个商品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销量从高到低排下来,取前25个就可以了,笔者相信绝大多数都时这么做的,最多再考虑一下毛利状况。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一些单价比较高的商品,销售额排在前面,而一些单价比较低,比较适合于大众销售的商品,由于单价低,销售额排名靠后。如果这样简单的一刀切,销售情况非常好的商品反而没被选中,这样的商品结构就会有一些偏差,所以用九宫格的方法来做,与用简单的销售排名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图8-3某公司的商品结构

 

如图8-3所示,首先将牙膏类产品按基本功能划分,可划分为6类:第一类是美白,美白是牙膏常规的一个功能;第二类是草本,它有去火的功效;第三类是防蛀;第四类是口气清新,有漱口的动能;第五类和第六类是功能性和儿童牙膏。这六种功能,基本上涵盖了目前牙膏类产品的六个宽度。

其次是深度,按这六个功能全部划分完以后,再按功能指定商品。

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表,看到这张表,采购人员心里会有底,知道牙膏类商品结构比较完整,考虑了功能,考虑了深度,高、中、低档商品都有,甚至还考虑了规格,90~140克规格的商品全部错开。这25个商品给消费者的感觉不会比70个商品要少,同时还节约了货架。在划分品牌高、中、低档的同时,要错开规格,这样各规格的商品价格会有有差异,会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