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效率提高10%,利润倍增

当无法在市场上提升价值的时候,在内部提升效率就是最关键的“策略”了,因为此时成本会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要素。一家企业在外部不容易获得增长的市场环境中,管理效率的差异成为竞争中决定获利程度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和差异化程度。

任何一家企业的收入都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收入=客户数量×单次消费额×消费频率

假设一家企业有1000个客户,每个客户单次消费额为1000元,年消费次数6次,成本为400万。

根据公式计算,收入为1000×1000×6=600万元 ,成本为400万元,利润为200万元。

如果每项小幅增加10%,则收入为1100×1100 ×7=847万元,成本同比增加10%为440万元,而利润变成为407万元。

可见,只需客户数量、单次消费额与消费频率三个参数各小幅增加10%,就能带来利润的倍增。

在日常经营中,我们有太多可以让客户数量、单次消费额与消费频率提高10%或20%的方法。例如,产品创新、套餐设计和点菜技巧的提高等均可轻松地实现单次消费额的提高。满足顾客受欢迎、受重视、享受舒适和被理解的需求,顾客就更愿意回头,不断回头的顾客中有许多又会成为企业的“推销者”,“推销者”的口碑传播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所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那些生意好的企业越来越好,而生意渗淡的却越来越差。

由此可见,提高10%的客户数量、单次消费额与消费频率并不难,但为何结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这是因为结构效率与组织效率之间不是相加而是乘积的关系),问题就在于个人低效拖了整体的后腿。那么,个人效率又是如何影响整体效率的?

假定一个工作有4道工序,如果每道工序的效率都为90%,那么这个工作的总效率将是多少呢?计算一下就能知道,0.9×0.9×0.9×0.9约等于0.65,也就是65%。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群人做事,如果每个人的效率90%,那么组织效率就就为65%!推而广之,人越多、工序越多影响越大。

为此,我们必须改善组织运行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组织就像炉子,而人才则是投入炉中的煤,一只设计合理的炉子,能使煤炭得到充分的燃烧,反之,人才在组织环境中缩手缩脚,遇事互相推诿,无法形成方向统一的合力。

提高个人效率没有捷径,一是必须训练有素;二是补一百年前科学管理课。

首先,如何才算训练有素?只需看看部队的训练就知道:战士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和擦拭枪械等小事,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枯燥的操作程序,如果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容易让人厌烦。所有单个人完成这些动作并不难,但要把单个人散漫、不整齐、不规范的行为变成整个团队整齐划一的行为,并且长期保持下去,这就需要长期的训练。基础管理就是从简单、细小和容易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军队之所以纪律严明、整齐划一,靠的就是平时的操练。操练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  

一是增强体魄,不断改进“硬件”条件。

二是学习战斗中的攻守技能。

三是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操练与教育,培养自律的战士,让强制性的军规、军制、军纪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动与习惯。

对企业的员工而言,纪律、敬业、服从和协作等精神永远都很重要,但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进行长期培养。

其次,补一百年前科学管理课应尤其引起餐饮企业的高度重视。

在100年前,泰勒通过观察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不科学的流程、作业导致了无效的产出,泰勒认为,要“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方法只有是科学的管理。在泰勒之前,管理都是凭经验,只有到了泰勒的时候管理才成为科学。

泰勒通过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倍。泰勒明确表示,如果想提高效率做4件事情就可以了: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与员工经常沟通及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泰勒所研究的搬运铁块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而且已经被我们的祖先重复了上千年。但你是否会对一个重复了上千年、如此简单的工作提出疑问——这么做就是最好的方法吗?

关键在于,你是期望像诸葛孔明一样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局势,还是像泰勒那样重复做一个简单工作的实验去寻找规律?这需要我们仔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