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彼得·圣吉

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获斯坦福大学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取得社会系统模型塑造硕士学位,进而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沙因(Edgar Schein)等大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

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推动人们刻苦修炼,学习和掌握新的系统思维方法。此书连续3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首,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被称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彼得·圣吉内心里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试图将东西方思维方式整合起来,或者说试图将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整合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融合科学和灵感,以科学的方式来表述直觉。

针对当今组织机构和公众社会普遍面对的、越来越令人望而生畏的“系统性变革挑战”,他的理论倾向于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前面讲到了阿吉里斯奠定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石,而彼得·圣吉把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把艰深的系统动力学简化成了人人易学的系统思考,从而发展出了影响世界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一直致力于勾勒出一幅人类梦寐以来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由工作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他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理论。

彼得·圣吉的理论体系中,系统思考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对整体的属性以及整体与局部关联的理解,对于组织与发展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我们通常认定整体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就像汽车是由轮子、底盘和传动装置等部件组成的。这种思维认定整体是局部的组合,并依赖局部来发挥有效作用,如果哪个局部受到损坏,就必须将其修复或更换。对于机器来说,这种思维方法非常合理,但生命系统就不同。譬如人体或树木,是能够自我创造的。生命系统不只是部件的组合,它处在不断生长变化中。生命自身及其各个元素都在不断地变化,生命系统是有结构的整合体(pattern integrity)。

彼得·圣吉认为将复杂问题简单分割的思维,会导致组织学习的障碍。他称之为“动态复杂”“时间滞延”的因素,有时候会抵消个人和群体改善问题的所有努力,还会诱使人们舍本逐末、避重就轻、一再犯错,甚至兴奋而努力地制造共同的悲剧。因为大部分“动态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也为时已晚。例如水质不是突然恶化的,健康不是突然变差的,交通不是突然拥塞的。

整体互动中,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相互增强或抑制的非线性动态复杂性与时间滞延,会看到令人困惑的现象。一个局部决策的小改变,却使其他看似不相干的部分产生巨大的风暴。整体的问题十分复杂,即使我们的用意是良善的,个体潜能已经充分发挥,团体内也合作无间,仍可能没有效果。所以,很重要的是,将系统思考发展成一种自我的修炼,坚持这种修炼,能使我们看见自身的行动与外部力量之间愈来愈多的新连结,逐渐扩大与周遭的一体感。

理论和实践并不矛盾,实践中出了问题,有时候并非理论不对,而可能是我们践行理论的时候出了问题。组织日益复杂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必须要敬畏一些基本的管理原理,这可能是当下中国很多企业管理者所亟需提升的软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