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玉文化

(一)万物主宰说

这种说法将玉的地位推崇为万物的主宰;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和帝王的“王”共用一个字。

(二)天地之精说

这种说法将玉形成归纳为天地之精华;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玉的起源,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来说明玉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魅力。

(三)道德楷模说

玉在礼仪上被标榜为道德的楷模。

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

“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之说。孔子在《礼记》中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此十一德,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玉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等。

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

(四)辟邪除崇和延年益寿说

这种说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因而玉被用作巫术活动的主要器具。

(五)玉还具有治病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均称玉可:“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

据现代科学测定,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它的疗效已在外科独占鳌头。它曾是我们祖先防治疾病的武器,也曾长期作为养生防老和炼丹术的主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