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跃阶段:让用户自己来体验

当我们开始社群活跃部分运营的时候,核心就是要把目标物讲清楚,主要涉及两个部分:

第一,包装。任何产品都需要包装,毕竟我们在刺激用户潜在缺乏感的时候,是通过上价值的形式运作的,所以我们在输出目标物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美化。至少你需要向用户证明,你的产品确实能够用来弥补他的缺乏感。

具体的方法就是前面讲过的,社群活跃中关于社群栏目化策略,无论是内容输出还是活动策划,都围绕这个点去填充。

第二,体验。体验是为用户提供价值最好的办法。我们在社群活跃部分的两个重要黏合剂之一:共同目标事件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体验而开展的。

在如今流量红利消失的客观背景下,很多做社群运营的人,为了维护用户黏性,根本不敢要求用户,恨不得把用户该做的事全部替他做好了,什么思维导图、干货提炼等,凡是能够节约用户时间的都做了。其逻辑是我们在讲需求三角的时候,里面还有一个环节是能力,其中涉及行动成本。所以,觉得能做就全做了,这样用户在决策的时候更加容易。

其实,这个思维在流量红利时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即便是在当下,针对一些硬件类的产品而言,同样适用。但是对于一些拥有加高附加值,以及精神属性较强的产品,例如知识付费等,你就会发现,当你替用户把什么都做好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乐观的,用户并不会因为你做的这些事而买账。其根本原因是,你忽略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用户只有自己交付行动,才能够获得参与感和体验感。

所以,想要让用户意识到,你提供的产品、服务是能够来弥补他的缺乏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用户自己来体验,他交付行动,参与共同目标事件,并在这个过程中在社群里获得参与感,最终感知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