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置显著的层级落差

为了促进会员消费得更多,从低级别会员向高级别会员转化,高低层级之间的权益落差要足够明显。

什么是权益落差?比如储值5000元打8折,储值3000元打9折,那么8折和9折之间就是比较明显的权益落差。但是请同学们注意,我个人认为,这种在折扣上面做文章的玩法不太好,不建议大家设置不同级别会员的不同折扣。

为什么呢?很简单,首先这么做显得不真诚,既然更高级别的会员可以拿到更高的折扣,为什么低级别的会员就拿不到呢?它会会员展示了你其实隐藏了很多的利润空间,并没有给到会员极致的优惠。其次它不符合大道至简的原理,选择太多条件太多,反而影响了客户快速做决定。再次。其实你也在伤害自己的长期利润率,因为你为了吸引更高级别的会员,过多的牺牲了本可以留存的利润。最后,折扣权益这类制度性安排,你一旦定下来之后,你就不好轻易的改动,亏了你也得扛着,你没有给自己留下调整的余地,你丧失了主动权。

那么我们怎么去体现权益落差呢?我认为最好用的首先是赠品,其次是特权。

使用赠品来拉开差距,你就能把握主动权。你想给就给,你不想给你就说送完了,客户也没什么意见。这批赠品送完了,我觉得效果不好,我还可以换下一批赠品,就很灵活,很方便,都是你商家说了算。为了促单,你的话术也很好调整,你可以搞限时限量。就这个月送,下个月不送了。就送5个,送完即止。就是我们促销最重要的原理:塑造稀缺性和紧迫感。

而特权基本上也是由商家自行来设定的,考验的是商家无中生有的能力,因为我们所提供的特权大部分是我们用已有的资源,通过价值包装来塑造出来的。比如,在茶馆里储值会员就可以免费在店内存放自己的茶,店内原本就有可以存茶的空间,没有增加商家任何的成本。再比如在健身房里购买10节私教一对一课程的同学可以赠送10节大课,大课本来就不限制人数,多一个少一个听课的人,也并不增加任何额外的成本。

所以说,使用赠品和特权来显示层级落差,首要是给到了我们很大的主动权和解释权,其次是方便我们控制成本,确保长期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