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智能石化建设。
从智能油田、智能管线、智能工厂、智能销售,全面推进数字化、工程服务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
在智能油田建设方面,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数字的实时采集、电子巡检、远程自动管控、超前预警、集中决策支持等。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示范,油田的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人工成本明显降低,用工总量减少5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倍。
(2)提升油气管网运行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提升油气管网运行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长输管线都实现了管网的数字化、可视化,包括隐患的治理、安全的管理,有效地进行数字化管控,提高了安全运行水平。
(3)智能工厂建设。
2012年中石化智能工厂开始进行总体规划,2013年选择燕山石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九江石化4家试点企业进行建设,探索实现工厂卓越运行的道路。工信部提出智能工厂示范,劳动生产率提高30%,生产应用成本降低30%,这是对智能工厂示范的要求。
中石化智能工厂建设主要围绕两个支撑、三条主线、四项能力、五化特征、六大核心业务领域进行。
两个支撑,技术知识体系和标准化体系。
三条主线,结合水平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面向炼油和化工生产管控一体化,从ERP、人事、财务、销售管理到MES、ADC、管控一体化的垂直集成;面向石化价值链、供应链协同一体化,从原有采购、加工到化工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物流,到客户,供应链水平整体提升;工厂全生命周期设计运行一体化,从工厂的初步设计到工厂的建造、检修、改扩建等。
四项能力,即全面能力、优化协同能力、预测预警能力、科学决策能力。
五化特征: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
六大核心业务领域,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HSE管理、战略管理。
中石化集团通过近3年智能工厂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面向生产优化,实现在线优化,提高卡边操作能力,减少产品质量冗余。通过计划生产协同优化,使得计划调度、操作形成闭环管理,提升计划优化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面向生产操作,实现自动化、移动化协同操作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操作管理进行内操和外操机制,对于操作进行自动预测、预警控制,燕山石化可实现黑屏操作。
三是面向能源管理,实现能源可视化、能效最大化与在线可优化。通过对瓦斯、能源的产生、消耗、输送进行实时监测、动态优化,提高能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作用。
四是面向HSE管理,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实现施工作业现场闭环管理。实时监测监督人员是否按照规程操作,现场是否有监督人员,现场操作条件是否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等。
五是面向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提升了检维修决策能力和设备管理水平。九江、茂名都利用了三维数字化平台,将培训和设备检维修和三维的数字化结合起来,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HSE管理水平和人员操控水平。
六是面向仓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无人装车发货,提高仓储作业、配送货效率。镇海炼化将无人包装、装卸的仓库、打包、输送、发货连接起来,下一步将要和宁波的智慧园区结合、智慧城市结合,为绿色环保、绿色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是面向决策支持,实现信息的全面可视化,提升预测预警动态分析和服务决策能力。
八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石化工业分析,提升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九江进行催化报警大数据分析,查找报警根源,能够比装置报警提前两分钟,为操作人员对工厂事故报警处理提供了宝贵时间。燕山石化开展了关键机组故障预测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设备预知性维护和健康管理。
九是建立了统一的融合通信平台,为智能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九江石化和通信联合,采用4G无线通信网络,形成通信交流,包括应急响应调度统一的水平。
(4)智能油田建设。
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石化商业新业态。中石化有3万多家加油站,通过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车联网系统、支付系统,形成中石化的“互联网+”,构建石化商业新业态。
第一,整合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促进营销服务创新,包括电商平台、ERP平台、会员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给客户提供更好的直接服务。
第二,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实现物流全过程的监控,提升物流优化水平。对所有的化工品、危化品、汽车、火车进行全面监控,节约物流成本。
第三,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升营销分析和决策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加油站非油品布局,特别是货品的摆放,包括对客户的优惠等,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新战略,特别是最近国家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对于工业大数据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落实国家战略,中石化在“十三五”要继续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