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处于衰退期的市场边界,企业必须对市场边界进行重新定义,否则整个市场将面临持续衰落,其他领域的多个市场边界也在加速对原有市场边界的重组或替代,未来这个衰退的市场边界极有可能分崩离析,逐步被边缘化乃至于消失,未能及时重组转型的企业将面临衰败的命运。
企业对市场边界的重新定义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从企业或品牌的沉沉浮浮中,不就可以看出众多市场边界的兴旺成败吗?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化,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到了脱离“投机主义”的阶段了,企业要主动地以战略思维来思考未来的发展,对于市场边界的动态分析与重新定义,才能够帮助企业跳出传统思维的桎梏,不断顺势转换市场边界,挖掘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在国内的休闲食品行业中,果冻就是一个处于衰退期的市场,其排名前列的几大主要品牌,多年来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反而在持续下滑。比如蜡笔小新和亲亲两家企业的果冻业务在高峰期2013年的销售额达到12.9亿元和8亿元,但2020年分别下滑至3.84亿元和4.2亿元。
果冻之所以走到衰落局面,就是其市场边界长久以来缺乏重构而造成的。一方面果冻市场的消费人群始终偏向低龄化,未能充分激活成年人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持续高涨和消费持续升级,果冻含有的添加剂与这种趋势相背离,再加上“明胶事件”的爆发更加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作为果冻开创者的日本,其主流市场边界是甜品,而中国市场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甜品店的盛行正好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如果果冻企业能够及时将市场边界转向甜品领域,必将收获整个甜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国内果冻企业始终没有大力拓展甜品市场的决定性行动,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和企业的集体衰落。
福建巧妈妈通过在果冻布丁产品中融入了韩式时尚元素,成功地打造了国内“高端果冻布丁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在多年来波澜不惊的果冻市场注入了一股惊喜的力量,并由此迅速跻身国内果冻布丁十大品牌之列。
那么,巧妈妈走到这一步就可以了吗?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呢?
上海至汇战略咨询机构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巧妈妈已经构建了“高端果冻布丁”的领先地位,但是果冻布丁行业的市场容量并不大。一方面领导品牌喜之郎并没有带头通过价值创新来推动行业的升级和市场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发生的“明胶事件”对果冻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许多家长都拒绝给孩子购买果冻,整体果冻行业受此影响巨大,几大品牌因此业绩下滑超过30%。
以果冻行业上市公司蜡笔小新为例,明胶事件对蜡笔小新的经营业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4年蜡笔小新的经营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总销售收入跌幅高达45%。果冻行业的市场容量预计只有100亿元左右,而高端果冻布丁的市场份额最多不超过15亿元,这意味着巧妈妈未来的成长空间并不大。
于是,至汇咨询为巧妈妈重新定义了市场边界,从过去的“高端果冻布丁”转变为“高端布丁甜品”,以布丁为核心进入甜点行业,借势乳制品与糕点,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即果冻的非顾客。
布丁品类未来存在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其乳蛋白含量超过1%,价值感强,往往被消费者认知为含乳制品,而且口感远远好于果冻。
同时,布丁品类近几年来也被多个行业教育,比如果冻行业、蛋糕房、乳制品企业等都在发展布丁品类;果冻行业内的高端产品,到了布丁甜品领域内只是一个大众主流价格,这就弱化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
目前乳制品企业已经在推出基于牛奶的布丁产品,比如君乐宝乳业推出的牛奶布丁和法式布丁,销售态势很不错,巧妈妈完全可以因势利导,既借势乳制品的健康优势,又发挥甜点的休闲优势,以布丁为核心载体进入甜点行业,超越物理属性,以“甜品”的消费属性跨界发展,打造出全新的“布丁甜品”新品类。
另外,巧妈妈未来还可以利用布丁与蛋糕相同的甜点属性,趁势进入烘焙糕点领域,拓展更大的主流消费市场。由此,巧妈妈就将原来“高端果冻布丁”市场边界从15亿元左右一举提升到“布丁甜品”数百亿元的市场边界,这将是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蓝海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市场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以前的市场生命周期曲线大多是“山脉状”,不同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都有一个平缓的过渡,整个周期较长。
但是现在的市场生命周期逐渐出现“山峰状”,不同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较大,短时间内可以出现风靡一时的“爆品”,但是短时间内又迅速“过气”,越来越像“流行感冒”,来得快去得也快,前几年火爆网络的麻辣花生、香蕉牛奶、黑糖话梅、燕麦巧克力、金丝肉松饼、芒果干、牛轧饼、自热火锅等都是如此。
同时整个生命周期开始缩短,不少品类的市场规模从迅速爆发到衰退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面临这种状况,意味着市场边界演变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同步快速反应,跟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或产品的市场边界,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