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转基因”也有成功的范例

一般而言,公司的使命决定公司的业务。但是,业务是企业使命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有时候随着公司业务的改变,公司使命也会随之而变,从而导致公司成长基因的转变,正如同生物界的“转基因”现象。

丰田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但丰田公司早期的业务却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1896年,丰田第一代创业者丰田佐吉发明了纺织机,使亚洲的纺织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发展。1930年,63岁的丰田佐吉去世。他留给子女的是一家拥有近万名员工的欣欣向荣的棉纺厂。丰田佐吉的人生信条是:“一代一个事业”。临终前,他将儿子丰田喜一郎叫到眼前,给他留下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我搞织布机,你搞汽车,你要和我一样,通过发明创造为国效力。”

丰田佐吉的长子丰田喜一郎对日本以外的世界兴趣十足。喜一郎曾对欧洲和美国进行了考察,欧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使他受到强烈震撼,而汽车业的发展更是使他热血沸腾。他预言,“今后的时代必将是汽车的时代”,认定汽车必将是未来举足轻重的大众交通工具。他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制造出不亚于美国的轿车”。19358月,丰田喜一郎不负期望,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这是日本国产车的鼻祖。丰田汽车公司确立的公司使命是:通过汽车为创造富裕的社会作贡献。同时,希望汽车这一商品为人们提供梦想和感动。丰田公司以汽车为载体实现了自身成长基因的转换。

英特尔也是实现“转基因”成长的典范。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英特尔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一种微处理器,但是由于微处理器市场上的竞争很激烈,生产能力过剩,所以英特尔现在才将公司的资源集中在存储器芯片上。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存储芯片一直是英特尔的主要产品,而日本的制造商为抢占市场,总是将他们的定价相对英特尔以及其他芯片生产商的价格低10%

为了对付日本竞争对手的这种挑衅性的定价策略,英特尔公司研究出了很多战略选择,包括建立巨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工厂,以克服日本生产商的成本优势;投资研究与开发,设计出更加高级的存储芯片;撤退到日本生产商的并不感兴趣的小市场上去。最后格鲁夫认为,所有这些战略选择都不能为公司带来很好的前景,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放弃存储芯片业务,尽管这块业务占英特尔公司收入的70%

然后,格鲁夫将英特尔的全部能力致力于为个人计算机开发出更强大的微处理器。这是一项大胆的决策,这项决策使英特尔公司在1986年损失了1.73亿美元的账面价值资产。然而,从存储器芯片业务撤退,并全力以赴参与微处理器业务,也给英特尔公司带来了一个新的战略使命: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微处理器最主要的供应商,使个人计算机成为公司和家庭应用的核心,成为推动个人计算机技术前进的一个无可争辩的领导者。英特尔后来的成功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