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成本管控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在如何使用,在使用中做到不浪费,才是物料最直接的成本节约。因此,对于如何使用物料,在什么环节使用什么物料,物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是多少,这些问题是需要明确的。明确后的内容就是员工在物料方面的使用手册。这是仓内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明确出来的颗粒度也要非常细,能够指导员工的实际工作。
举个例子,如包装环节,对于不同品类的货物,需要使用几号的箱子是要明确的。不同重量、形状、易损程度,在使用填充材料时的要求是什么样的?选择珍珠棉还是气泡垫,需要垫几层?珍珠棉缠绕货物的方式是什么样的,需要缠绕几圈?使用胶带封箱,需要使用什么类型的胶带,封箱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底部封箱需要封几次,顶部封箱需要封几次?把这些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不同的要求一一列明,员工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不需要按照个人的习惯进行判断了,标准统一,成本才好管控。
其他环节和流程也是同样的,涉及物料使用的方面都应该给出明确的操作标准。哪怕是在仓内的卫生环节,使用到清洗液、消毒液等,也都是要有明确的使用量,来约束使用。这样在各环节可控的情况下,物料在使用中的浪费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习惯养成后,仓内的物料成本自然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
理论上是对物料的管控越严格,对于成本的下降就越好。但要注意一点,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不是白来的,是有管理成本的。这些物料节省下来的成本,是否能够覆盖管理成本?是管理者需要权衡的事情。此外,这样严格的管理方式,更适用于分工较为明确,管理更细化的仓库。因为,物料的细化管理,产生的手册一定是非常繁复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划分,一个员工对从头到尾的物料使用负责,再加上其他的要求和流程,实现的难度就太高了。因此,在执行员工手册的管理方式时,也需要评估仓内情况。例如仅有三五个人的小型仓库,花费时间去制作复杂的员工手册,反而不如现场目视化管理来得高效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