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 能否融合成更高级的研发体系

在研发改进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成熟的研发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特征。任何不做变通的僵化体系并不会具有长期的生命力。那么,是否可以将各种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成一种更具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模式?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种研发管理模式都是基于典型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问题而提出的,如果脱离使用环境,我们难以断定“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也就无法做出取舍。

在IPD体系中的业务决策机制,是在研发项目过程中进行方向性判断和决策,继续或者终止项目,以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商业价值。在改进实践中,企业对业务决策机制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该机制能够产生理想的效果,对项目增加了紧迫感;反对者认为此举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和以往没有明显变化。

事实上,期望业务决策机制获得预期的效果,至少存在如下几个基本假设:

​ 针对产品的研发项目而非独立的客户定制项目;

​ 研发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且具有明确的阶段划分;

​ 项目团队能够提供充分的决策信息,决策团队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且勇于担当;

​ 研发资源相对紧张,无法支撑同时开展较多的研发项目。

由于企业特点不同,对业务决策机制存在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脱离适用场景而谈论某种管理模式和实践的优劣,是空泛和肤浅的。因此,融合各种管理模式,以获得更高质量模式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另外,采取堆砌的方式塑造管理体系,结果常常是愈发臃肿而令人困惑,不利于实际使用。

如果我们放弃寻求“万能”解决方案的念头,思路将会变得简单。针对企业的特点和重要问题,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与实践,对其实现有机整合,将会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