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陈鸿道(加多宝董事长)、钟淼淼(农夫山泉的创始人)很幸运,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去饮料业的黄埔军校————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工作和训练过。
两乐被誉为饮料业的黄埔军校,每年为饮料业和快销品行业培养大量的人——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士兵,或者是培养将军,就只有用人单位自身才知道。
假如能说服中国本土中小饮料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们,都去可口可乐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学会可乐的阵地战,那么可口可乐将很容易在以后的较量中取胜。
而宗庆后、陈鸿道、钟淼淼们没有进入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雀巢这样的500强饮料企业学习,这其实是一种幸福。
这并不是说世界上的饮料巨头们造就不出优秀的元帅和将军。它们确实能为同样的大公司造就优秀的领导人才。然而,饮料行业游击战的本质却与500强饮料企业的战略战术恰恰相反。游击战要想成功,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和没有被大公司洗脑过的将军与士兵。
至少就目前而言,从饮料黄埔军校出来的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中小饮料企业,日子大都不好过,很少有坐稳18个月以上的。这有点跟恋爱类似,18个月的热恋期内,会发现对方眼中太多的不足,最后只能以分手结束这段恋情。
换个角度,一方出身贵族豪门,一方出身贫下中农;一方动不动就要求打阵地战,一方只敢打游击战;一方要求有广告等空中火力支持,一方根本就没有空军,步兵都还是老弱病残,甚至参谋部也没有。这样的双方能有成功的“婚姻”吗?即使勉强结合,也迟早要上演中国式离婚。
过去,学院派的教授和理论派的策划人经常批评娃哈哈和国内的中小饮料企业,拼命推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品牌定位模式、营销战略、经营管理方式。可是,媒体上公开的消息是百事可乐因为在大陆经营不善而卖给了康师傅,而与此同时娃哈哈的营业额和利税每年都有增长。
还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总结三点:
1.游击战,不是一定打不赢,老是跑。在局部市场,在某个渠道,小企业还是能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的,利用这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貌似强大的外企纸老虎,相信成功的案例会层出不穷。广东凉茶业的“深晖”、“晨光”、“宝庆堂”等凉茶品牌,就在广东部分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游击根据地。
2.打游击战,人力资源、营销团队思想要高度一致。你只有打游击战的实力,却好高骛远请一个擅长打阵地战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当然不合用。双方都有错,价值观都没有谈清楚,就盲目恋爱,最后分手是正常,越晚分手大家越痛苦,早分早解脱。
3.饮料企业打游击战是求生存的最好方式。反对打游击战,反对模仿跟随的都是部分学究式的专家、纸上谈兵派的策划大师、所谓的广告高手,这几类人缺乏一线实战经验,空谈理论多,眼高手低。小企业创业时要善于打游击,善于过游击队式的“生活”——生活=生下来+活下去。现实营销战的残酷是那些空想派的人不能体会的,如果都生存不了,又谈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