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让能力成为达成绩效指标的杠杆

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多地关注人,外国企业的管理更多地关注绩效指标。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的管理被称为基于管理人的艺术,而外国企业的管理被称为基于绩效指标的科学。

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大多数中国企业学习西方管理理念,实施绩效管理导向,因此,中国企业管理体系主要采用积分平衡法、流程管理体系,还有备受推崇的KPI管理法。

在学习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

2000年前后,全国掀起学习“海尔管理模式”的热潮,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来到海尔商学院参观学习。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管理学习只有“海尔现象”,除了海尔,没有哪个企业被全国这么多企业当作模板来学习。

可以肯定地说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在海尔国际化进程中形成的,海尔的管理模式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因为海尔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以管人为前提的管理,而绩效指标管理是在“管住人”的前提下实施的。如果把海尔的管理模式比喻为一列火车,海尔的管理体系就是铁轨。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员工年轻化、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中国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企业的管理如何“进化”是管理咨询机构近几年深刻思考的课题。

为此,我们近几年连续与英国、德国及日本的企业建立了持续访问学者关系,深入研究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这种学习交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变革与升级。

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近几年外国企业的管理体系更多地融入中国式管理的元素。外国企业的管理开始从单纯的绩效指标的“科学管理”逐步转变为关注人的内心道德情感的管理,数字化指标开始融入人的主观因素。

以德国为例,尽管德国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工业4.0也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但我们和很多企业深入沟通后发现德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是单纯的以提高生产率、生产能力为目的,而技术研发的方向是如何减轻人的劳动强度,让人感觉更舒适。这种基于“人”的技术进步思考,应该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方向。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应该运用绩效指标生冷地考核员工,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内心道德情感,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心,管理的最终理想是为了不管人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