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

人们可能会“一根筋”地认为:学习力,就是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有什么好说的?

事实上,几乎从来没有人完整地把学习力的要求说清楚,就算那些掌管着十几个亿资产的传统公司CEO,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学习力?

我认为,学习力至少包含以下6个方面的能力:

1:观察力

所有的认知一开始都来源于对周边现象的观察。一个只依靠学校或阅读来学习的人,实际上很难全面了解问题。敏锐的观察力,在很多情况下,能比学校课堂和简单阅读教给我们更多东西。观察,是一切发现的根源,也是找出问题的最基本方式。你不可能期待一个对什么现象都极其马虎、大大咧咧的人,能找到正确的问题。而“找对问题”是最终能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是基于“敏锐的观察”才产生的。罗宾•沃伦(注4-9)就是一位靠着细致的观察能力,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

尽管“这项伟大的发现”之前所有的知识都告诉他“人的胃里不可能存在细菌,因为整个环境是酸性的,胃里存在着大量的胃酸”。但沃伦就是看到了“那些弯曲得像羊角面包一样的细菌”。他的同事说他眼花,于是沃伦用电子显微镜把这些细菌放大了1000倍,还拍摄了照片。

最终,只有一个人相信了沃伦,并和他一起对这些细菌进行研究。2005年,由于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方面起到的作用,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实,早在1940年,哈佛大学研究员斯通•弗里德伯格就发现了这种细菌,但他听从了上级的劝阻,放弃了对它的研究。之后,又有很多医学专家也发现了这种细菌,但都没有继续研究下去。

瞧,事实和真理一直在那里,可没有人看到;就算看到了,也视而不见,轻易放过。”(注4-10)

看到,不等于观察到。

能给我们带来价值的能力是“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一双视力达到5.0的眼睛。现在,仔细想想,你可能和我一样,曾经对太多的事物“视而不见”,因此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2:探究力

所谓探究力,就是谦虚的好奇心。

对所观察到的事情保持好奇,是很多人都有的能力,但未必会谦虚对待它们。很多人在一开始观察到某件事情时,就迅速形成了自己对它的判断-武断而自大的判断。“这不可能,别听他们瞎说”、“事情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这回事儿”是他们的口头禅。这样的好奇心往往止步于对事情表面的理解,而没法引起深究的兴趣。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就是用来造币的,他们好奇的仅仅是“这个东西为什么那么值钱?”,而不是技术本身以及它可能塑造的新趋势和未来。就像当初看到网速只有56K比特的互联网时,人们虽然对“计算机之间原来可以连接起来”而感到好奇,但大多数人仅仅满足于在网吧里组团打游戏而已。

只有那些有谦逊的好奇心的人,才会认真地对待新事物,深入地探究它。这些人在自己对新事物认知的基础上,开办了几家公司-它们是“谷歌、脸书、阿里巴巴、腾讯……”

对新生事物保持敬畏,谦虚地研究和分析他们,是高潜牛人学习力的一个特征。

3:多维力

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同样一个观察,就会获得全方位的学习力。

创新力很强的公司,往往都能长期保持一种让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环境。上级不会轻易否定下属那些“看起来很荒谬,与传统经验相悖的”想法,而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试试看。平庸的领导者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而没有意识到可能自己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

“大概4年前,我遇到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

公司只有几个年轻人,几台看起来很陈旧落后的电脑和一间简陋的办公室。房间中央一张大方桌,几个人背对背围坐在它四周。这张方桌充当着实验桌、会议桌以及吃泡面的餐桌甚至双人床等角色。

我是被硬拉着到公司去的,因为创始人希望我看看他们的项目-基于蓝牙技术的(注4-11)定位系统。桌子上摆着大大小小的信号发生硬件。他们要把这些硬件安装在地下车库,帮助车主在迷宫一样的车库里找到自己的停车位。

创始团队在当天发生了一次小争执,其中一位刚入职没多久的技术人员,认为目前的硬件安装图纸会影响手机蓝牙信号在不同“蓝牙基站”当中切换时的效果。这位年轻的CEO并没有拿出自己专家的身份来压制这种争议,虽然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并且亲自设计了这份图纸。他只要求这位提出异议的工程师“证明给我看”。

最后,这位新人的确找到了更好的办法,这让整个项目的硬件成本节省了50%。有这么大改善的原因是,创始人设计的图纸始终想要避开地下车库的一些“柱子类”的遮挡物,而这位新员工的图纸却把“这些讨厌的柱子”当成了信号发射的支架。

后来,他们的设备和软件,在深圳各大购物中心的地下车库进行安装和使用,深受好评,公司也因此获得了高达1000万美金的融资。”

允许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让一家在民房中诞生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公司的创始CEO,那句“证明给我看”实在是别有一番深意。

在凯文•阿什顿的《被误读的创新》一书中,我也找到同样的一句话“证明给我看”。说这句话的人,带领团队成功设计了美国第一驾喷气式飞机,帮助美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设计并制造这架飞机的工厂,就是赫赫有名的“臭鼬工厂”。

具备多种视角看问题能力的人,在全世界都一样,他们对待问题的思考维度永远不会像草履虫(注4-12)那样单一,因此,也具有极强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说的那样:“一流智力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还仍然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这让他们可以跳出自身的局限,从高处以 ‘上帝视角 ’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4:分析力

数据化塑造的数字世界,让各个科学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原本是心理学家,却被授予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心理学也逐步朝向脑科学的方向展开研究:一些关于潜意识、梦境的最新著作,大量引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爱德华•威尔逊认为:

“自然科学内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将被一些正在变化但具有内在融通的混合领域所取代。这些混合领域能跨越许多复杂程度不同的层次,从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到分子遗传学、化学生态学和生态遗传学。”。(注4-13)

不但学术研究如此,在商业领域内,行业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例如,软件公司可以轻松地进入交通运输出行行业。Uber和滴滴以外来者的身份,重新定义了这个行业-出行;搜索引擎公司开始送外卖,跨界进入餐饮业…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

本质上,这是高潜牛人对于事物的相关性深入分析的结果。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之前,在原子世界中,这种相关性隐藏的很深,只有少数人可以发现;现在,面对全部量化的数字,很多共同点一目了然。

比如外卖和出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需求和供给匹配的信息数据,再加上支付;电商也是这样,但还需要加入物流;而物联网,是把这种数据信息从“人-计算设备-人”升级为“物-计算设备-人-计算设备-物”。所谓万物互联,就是用传感器技术把“万物”数字化之后,形成的互联。从这个角度看起来,很多表面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本质上都有极深的联系。

因此,学习力必须包含这种能够对复杂表面现象“分析找出本质相关性”的能力。否则,根本无法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出某种机会,也很难具备创新力。

5:总结力

优秀的学习力还要包括总结力。

人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记住很多细节信息。对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记忆力,甚至到了离谱的地步。人们记住的或许仅仅是事物发展的框架和总结性的东西,一旦被追问细节,就只能依靠从潜意识当中重塑来还原记忆。但这种“还原”的可靠性,其实非常低。科学家发现大脑记忆运作的过程是:记住要点和主旨、填补残缺的细节、然后相信这样得到的结果。

“当我们开始回想某段经历的时候,潜意识从这些零碎的数据入手,并构制填补空缺的地方。当它完成这份工作之后,将这份华丽丽的记忆拱手送到意识的手里,而意识则把这份记忆当做一份关于真实事件的、生动且准确的记录,于是我们认为自己记住了某些细节-但这些细节都是潜意识重建出的细节”(注4-14)

这个过程就像计算机要存储和传输压缩图片一样。经过压缩的图片,在正常尺寸上来看,还和原来的图片一模一样,可一旦放大它,就会看到很多“马赛克”。图片修复技术也是根据原图,计算并猜测某个像素的情况,再把结果填回去。

无论你对自己的记忆力如何自信,仍然只能记住真实的要旨、知识的框架。这就要求学习力必须包括极强的总结能力。总结出来的内容,是人们学习的主要成果;日后,我们正是要依靠这些总结,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运作,指导具体的工作。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智慧增长,知识消减”正是此意。

善于总结,才是能学到精髓的保证,也是学习力所不可或缺的含义之一。

6:抽象力

抽象力一种更高级的学习力。甚至,它倾向于属于思考力的范畴内。这项能力要求人能从对事物的观察中,从对知识的总结里,抽象出核心的观点用于升级自身的认知水平。

认知提升可能需要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你必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谦虚的好奇心、能用多种视角来看待新事物并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把它总结出来。这时候,学习者得到的恐怕仅仅是关于新知识的概念。要想完成认知升级,还要依据它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收集反馈信息。

最后,学习力还要求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思考,从中抽象出来真正能触及个人思想的新认知,新模式,才算完成认知升级。抽象能力是高手模式化学习的基本功。

要知道,很可能那些看起来像“板上钉钉”一样准确的“知识”或常识,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只有实践,才能让人真正触及和体验这种变化。但你必须对实践所产生的新知进行抽象化处理,创造新知识构架当中的“砖和瓦”,才能完成认知的升级和迭代。

这么说可能会让你有点困惑,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看到的现象是独立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链接;然后,人们可能会对这种连接产生好奇并开始理解它,从而发现更本质的内涵-从表面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发现通过这种技术,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再之后,你可能发现:既然人与人可以连接起来,那么物与物也可以连接;与此同时,人与物也可以连接,只要在他们之间有数据信息传递。

连接之后,他们就会发生沟通;沟通之后,可能会一起做点什么,这就是协同;大规模的合作与协同一定会产生某种成果,这个成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分享。此外,各个连接之间,一定有将真实世界数字化的需求、有数据安全的需求,有隐私保护的需求,有数据分析的需求……你可以选择以上任何一个领域去展开实践行动,以便发现在实际中更好、更便利、更安全的“连接-沟通-协同-共享”的方式,并以此来审视其他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

于是,电子商务出现了、维基百科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共享单车出现了、区块链出现了、大数据和云计算出现了、商业利润数据化趋势也逐渐变得显而易见…….

当你带着这种抽象出来的思维,再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多曾经让人不理解、感到困惑的事情,就都一目了然了。这就是认知升级后的效果,甚至,你还可以预测出某些技术的出现以及他们可能以何种方式来改变现状。

这听起来很难,但其实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肯按照上述6 条要求来锻炼自己的学习力,可能很快,你就有机会会成为一个数字时代的高潜牛人。

掌握了这种学习力的人,几乎一定具备高潜牛人的特质,这与学历、身份、地位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无关。高潜牛人们大显身手的时机在不远的将来;而且他们会越来越强大,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很难被赶超。

同时,因为新技术给这些高潜牛人不断赋能,最终,让他们迅速从普通人成为世界财富排行榜的“前排嘉宾”。当然,能让他们取得如此成就的,除了惊人的学习力之外,还有一种更深刻的能力,它就是思考力。学习力加上思考力,让高潜牛人们可以从容地面对复杂的世界,同时也把这个世界塑造得更加复杂,更难以被普通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