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员工入职后,在完成基本培训并安排导师后,就是系统的培训计划和交付。这样的安排通常在项目后期。
第一步,培训需求澄清和确定。过渡工作坊会明确很多需求的相关信息,包括培训对象、材料、要求和培训的重点,甚至每一个人的需求差异都可以梳理出来。对于未来角色重新定义是需要的意识上的打通,业务和组织对新角色的特殊要求,比如角色定位、相互配合、项目进展和计划等。这些需求梳理后,需要跟集团的项目组确认,跟外部公司对标、在征求专家的意见后确认下来。
第二步,培训资源的确认和准备。基于培训目标和对象,培训资源主要包含培训主题、培训大纲、培训材料、培训老师,以及培训所需的资金和时间安排等。
第三步,培训交付。按照培训计划安排和交付培训课程,或者是不同形式的学习、辅导,线上或者线下。有些是需要见面,有些在系统或者网络上就可以。
培训的目的主要有:
(1) 掌握基本的工作任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确保HR日常运营不受影响。
(2) 对未来的组织、政策、流程等变化能够理解和接受,并逐步转变对新组织的认识,改变自身意识,为迎接变化做准备。
(3) 加强新组织团队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强化BP的业务伙伴角色,也强化CoE和SSC提供解决方案的强有力的支持,使新组织真的能够为业务创造价值。
(4) 确保项目可以按时按质完成,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提升组织能力。
在整个培训计划和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挑战,下面列举主要挑战和应对方式,以后组织培训的时候参考。
(1) 培训材料不健全或者不一致,比如要梳理50多个标准流程,但是部分流程并没有标准化,这就需要保留某些公司的流程和做法,而这些做法不少是带着很强的个人经验的,而这些经验就很难记录和文件化。这会对培训产生一定影响。怎么办?如果这个员工还在就问题不大,如果这个员工即将离职,就需要了解离职时间,跟地方HR负责人沟通把离职时间尽量推迟,确保工作交接,包括过往经验的传授和记录,最好的做法是记录和文件化,这对新手非常重要。
(2) 没时间参加培训,这就需要培训资源要向这个方面倾斜,比如尽量把培训安排在最多人参加的时间段,也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聚会时机,穿插一些必须面对面培训的内容。另外,增加线上学习,同时把学习内容和时间打散,把每次学习时间分成30分钟或者不超过一小时。这样对大家工作影响较小,培训效果也不错。
(3) 地方HR负责人的参与度不高,对培训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前面提到的地方HR负责项目小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为了提高积极性,可以考虑给他们“加鸡腿”,比如见面时给他们安排一些课程,或者请一些外部专家,或者最佳实践分享,经常分享项目的进展、挑战和需要的支持,让他们深度参与进来,可以把一部分HR负责人作为项目组特聘专家来分享和培训,项目过程中的小团建要多一些,比如吃饭,或者备一些小礼物发给他们。对于非常抗拒变革的HR负责人也需要负面激励,比如可以冷落一段时间,可以在大会上说明情况,或者就某个事件向老板反馈,最重要的是项目负责人或者经理必须第一时间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