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端到端流程管理模式

很多年前,笔者去富士康面试流程管理岗位时,面试官问我过往在企业流程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自认为自己在流程管理方面做得不错,成果丰硕,于是我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很多过往的成绩:培训、体系建设、流程优化、流程审计等。在我刚介绍完几项重点成就之后,面试官打断我,问道:“这些工作听起来不错,请问最终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 ,注意请用人民币或美元来衡量”。当时我一听就蒙了,回答不上来。因为过往的流程管理工作都是面向业务,一个一个去解决问题,但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所以虽然做过一些流程优化项目,但都没有测算过财务收益,有很多项目可能产生了价值 ,但拿不出数据。面试官看着我一脸困惑的样子,说:“流程管理成效如果不能够用人民币或美元来衡量,在我看来就是没有价值的”。

这件事情对笔者后来做流程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虽然很受打击,但想通之后,我对此还是深表认同,并持续在后续的工作中去坚持这一原则:追求最终层面的财务回报。

N年前,笔者曾在某企业担任流程管理总监,并成功推动了财务自动开票流程优化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开票的时间周期压缩了95%以上,并且将开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95%以上。正当我准备拿着沉甸甸的成果向领导汇报时,我忽然想到了财务回报的问题,我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开票时间周期压缩了,可以显著地提升客户满意度,但开票工作量减少了,不一定会带来财务回报,因为岗位工作分析与调整工作没有跟上,换句话说,开票员工作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岗位人员没有任何变化,对此公司所付出的人力总成本不会有任何变化,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自动开票项目不会带来任何价值。所以,我的流程优化工作没有完成,还需要继续往下走,把优化的成果向前推进,直到转化为最终的财务成果。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一项工作既不能改善公司的财务业绩,也不能提升客户满意度,这项工作就是不增值的,这项工作所有的过程再精彩也是无奈的,也是要被否定的,因为没有价值 。杜拉克说,管理的成就只来源于外部,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不缺乏过程的成功,但对于企业而说,最重要的是结果的成功,然而结果来自于过程,所以企业又必须关注过程。所以企业需要结果与过程并重,既关注结果的有效与高效,同时关注过程的可控与保障,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依靠的是端到端的流程管理,构建一个直指结果的端到端流程,通过端到端流程规划、分解将结果要求落实到各级流程及活动上,让每一个结果落实到关键驱动过程,让每一个过程能够直指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