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本质是服务行业,顾客服务是影响经营的重要因素。这些年,众多餐饮企业开始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也都不遗余力地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标准化。如果大家过度强调标准化服务,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去哪就餐,接受的是千篇一律、教科书式的服务,极易对这种服务产生疲劳,标准化很容易成为同质化。就像我们坐飞机接受空乘人员的服务,没有人觉得特别,只会觉得航空公司本来就应该这样服务。
随着消费的多元化、圈层化,消费者要的不仅仅是端茶、倒水、上菜等常规服务,还需要更多的差异化、柔性化、感动化的服务,给标准化、同质化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个性化不意味着否定标准化,标准化是基础和前提,个性化源于标准化,又高于标准化,是锦上添花。没有规范服务的基础而去奢谈个性服务,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但如果只停留和满足于规范服务,不向柔性服务发展,餐厅(尤其是高档餐厅)的管理和经营是难于上台阶的。下面的案例清楚地讲述了海底捞的服务转型之路。
有人说,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真好,我戴眼镜,服务员就给我眼镜布;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服务员就给我加满了。所以,海底捞就写了一条: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否则扣0.05分。这下好了,来一个人都送眼镜布;客户说不喝豆浆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须加上;最好笑的是手机套,有的客人说不用,服务员说给你套上吧,客人说真不用,结果趁客人不注意的时候给手机套上了手机套。这是干什么呢?因为不这么干要扣分。后来张勇发现,老师早就讲过了,每一个KPI指标背后都有一个复仇的女神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出现这些问题,才有了海底捞后来的服务转型的一系列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