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集成供应链的核心思想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简称ISC)是一套解决企业产品生产与交付的模式、理念与方法。在企业内部,可以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性交付体系,涉及企业内部功能范围中的订单管理、计划、采购管理、制造、物流等领域。

一直到今天,很多企业依然缺乏整体的供应链观念,只有功能性的概念,即销售、计划、采购、制造、仓储等。它们与研发、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属于企业功能分解后的一部分。在经济运转节奏比较慢、产品更新换代慢的时代,这种基于纯功能视角的供应方式也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在当今世界经济运转节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率迅速提升的时代,纯功能式协作的供应链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功能式的协作机制大体上相当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模式,是“片区式”管理模式,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衔接是粗接口、低频率的,也缺乏高于各功能之上的统筹调度。当供应链内信息传递频率增高、变更频繁、例外情况频出时,这种“片区式”运作结构的反应就不足以支撑。那应该怎么办?那就是要将改“片区式”、粗接口模式为线性连接、精细化接口模式,即实施集成供应链管理。

“集成”二字的精神,在于要把“片区”边上藩篱拆除,在于把少数管道传递信息变为毛细血管式传递信息,在于把协作转型为协同,在于把“交付”这个总功能凌驾在各分功能之上。

粗看上去,“集成”对销售、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等功能部门带来的改变,。有可能会觉得不是太大,销售还是负责接订单、采购还是负责买东西、制造还是负责加工产品,但是“冰山”之下其实改变颇多。各功能都会以大供应链系统为参照重新定位,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与连接方式会发生改变,各功能工作质量要求标准会发生改变,业务流的推动力量会发生改变,等等。简言之,集成供应链会改变价值创造(对供应链而言是产品生产)的路径,影响到组织分工、流程、绩效度量等方面,改变相关各部门的博弈形态,从而获得新的价值创造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