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返利体系设计关键点

返利政策有三种类型:销量返利、组合返利、明扣/暗扣。

1.销量返利

销量返利,也叫坎阶式返利,经销商年销售额达到××万元,厂家按净销售额(扣除17%税后)的×%作为年终返利 (也可按季/月),分为现金返利、实物返利或者费用支持。

某水泥公司为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为每个经销商制定了三个不同的年任务,返利奖励是与经销商年销量挂钩,如经销商分别完成:

必保任务 万元

争取任务 万元

冲刺任务 万元

返利比例分别为 %、 %、 %

一种是达到“必保任务”假定按“1%”净销售额返利;超过“争取任务”超出部分按“2%”净销售额返利;超出“冲刺任务”超过部分按“3%”净销售额返利。还有一种做法,只要达到某一个台阶,前面全部按照本台阶百分比计算。建议采用第一种设计,但超过部分提升返利比例,价格设计更合理。

不同规模的经销商要制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大经销商的起步台阶是100万元,对于小的经销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结果是扶持大户消灭小户,小经销商没有了生存空间。价格差距太大也导致维持市场秩序难度增加。大经销商之所以能做的大,一定是本身能力强,其所在区域市场容量不均匀,是造成经销商大小有别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一个江浙经销商和一个西北的经销商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即使后者能力不弱也够努力。

返利的形式中对厂家最有利的是费用支持,返利资金用做市场推广活动或广告费用;实物返利,不给现金抵货款;现金返利是最后选择。大部分情况下,一般厂家采用实物返利抵货款,返利滞后的第二年分批抵货款,其中的原因是厂家有竞争方面的考虑。

2.组合返利

所谓组合返利,就是除了销量折扣,厂家还设计了现款折扣、专营折扣、特价比例折扣、市场秩序折扣等。组合返利是引导经销商不仅关注结果,还要关注实现目标的过程;不仅关注数量,还要关注质量。组合返利也让小经销商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 现款折扣:鼓励经销商现金提货。

​ 专营折扣:排他性条件,不经营竞品,鼓励专注我公司的产品。

​ 特价比例折扣:抑制项目经销商项目特价申请,鼓励以价值而不是价格销售。

​ 主推产品折扣:不只是卖几款畅销的产品,鼓励销售全线产品和新产品。

​ 市场秩序折扣:遵守市场规则,避免低价窜货。

​ 客户满意度折扣:鼓励为下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 新客户开发折扣:鼓励开发新客户、新行业。

当然,组合返利同时实施是不现实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如果要强调市场秩序,可以用销量折扣和市场秩序折扣结合起来;强调专营,可以用销量折扣和专营折扣、主推产品折扣结合起来,这样的返利政策引导经销商往厂家希望的方向去发展。但是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如果厂家本身的实力有限销售团队人不多,简单粗暴的销量返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销售老产品“熟门熟路”,新产品很容易被忽略。为了让经销商重视新产品,可以加大新产品的激励力度,可以告诉经销商:做新产品厂家有市场支持和好的销售政策。同时,厂家和经销商可以共同设计对业务人员的激励政策:一是只奖不罚;二是重奖,如给予一定的免考核期限,在此期间只奖不罚,奖励与过程目标挂钩,只要实现市场突破就有奖,而不要为收入待遇分心。同时,新产品的激励标准远远超过老产品,且重奖“第一”,第一个实现销售的、第一个完成销售任务。 

3.明扣/暗扣

明扣:公开的扣点,完成任务后可得到明确扣点。

暗扣:承诺有扣点,但不公开确切的数字。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分销型经销商价格平进平出,靠着年终扣点来挣钱,甚至把一部分扣点也贴了进去。这种情况下,厂家采用暗扣是对市场是一种威慑,由于扣点的不确定性,经销商不敢随便把价格放到底价,抑制经销商把价格做穿的冲动。暗扣也不要随便用,暗扣只适合一些比较大的品牌,市场本身的拉力大,需求比较旺盛,否则经销商可能会放弃不做。

图5-4 返利体系

4.三种返利政策的优劣分析

表5-1三种返利政策的优劣分析

优点

缺点

适应状况

销量

返利

对经销商激励大,短时间内提高销量

市场混乱,低价窜货

企业进入市场初期或中小型企业

组合

返利

引导客户导向,如价格体系稳定、销售新产品等

对厂家的渠道管理能力要求高

进入市场成熟期或企业实力较强

明扣

对经销商激励大

经销商牺牲扣点 “砸价”,扰乱市场价格

品牌知名度一般

暗扣

避免经销商低价出货

对经销商激励小

品牌知名度高,否则经销商可能放弃

无论如何,所有的返利政策一定要考虑厂家的成本,短期可变成本是底线,长期一定要考虑固定成本和利润。某企业对其产品做了价格梯度分析发现,在扣除经销商折扣、竞争特价折扣、大订单折扣、客户自行提货折扣、现金支付折扣、年度返利、数量返利、广告费、运输费,七七八八最后的“口袋”价格居然只要标价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