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明细,是项目的特点。随着项目推进,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需要做好范围控制。
范围控制,不是不允许项目范围出现偏差。项目的范围会有偏差,关键是要在寻求控制的平衡。首先,确保项目的需求在控制的过程总不会有遗漏;其次,确保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核心相关方的预期一致。
【案例】
8A的数字化转型咨询项目,在需求说明书完成评审确认,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各个业务部门更深入地参与,时不时有各个业务部门的同事找到罗宾,提出实施的内容与需求说明书中的需求描述有比较大的偏差,需要将实施的内容做出调整。
周一的早上,罗宾收到了市场代表雨晴的电话。雨晴在电话中说道:“现在市场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有很大问题,之前在需求沟通阶段,明确提到市场部门希望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获取产品的供应链仓储数据,更好地支撑市场营销的需求,为什么现在在方案确定阶段,告诉我这个仓储数据无法从供应链部门拿到?当时为什么供应链代表林杰没有提出疑义,现在有这个问题?”
罗宾听完问题后,觉得需要花时间了解一下问题,于是他很礼貌地回应了雨晴:“收到了你的反馈,我们尽快拉通相关人员,大家对齐一下各自的诉求,看看现在项目实施范围是否满足你的需求,尽快反馈。”
这个项目范围控制问题,考验罗宾的处理手段。罗宾并没有第一时间联系供应链代表林杰,而是查看项目的需求跟踪矩阵,先确认雨晴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跟踪。在需求跟踪矩阵中,罗宾确认需求的交付成果是,在业务流程上打通供应链部门的仓储数据供市场部门销售决策,能够做到按周同步仓储数据。
分析完需求跟踪矩阵的内容,罗宾初步判断应该是雨晴和林杰在在项目交付成果上的预期有偏差,按周同步仓储数据的业务频度和数据粒度,是否有通过全面沟通,就需要拉通双方来讨论。这个涉及是否需要通过范围变更来满足雨晴的需求。
罗宾组织了一次双方的业务探讨会议,会议前提前跟供应链代表林杰和雨晴单独沟通,并提前了解到雨晴重点关注销售火爆产品的仓储数据共享。在会上,双方全面分享了各自业务上的痛点。供应链因为涉及大量系统改造,投资较大,暂时无法实时全面分享所有产品的仓储数据。雨晴也提出销售火爆产品缺货是个影响市场影响活动效果的问题,希望能有更实时的仓储数据指导营销决策。
雨晴在会上核心的诉求在于核心爆品产品仓储数据共享的频率上,林杰澄清了现有交付范围已经支撑了产品仓储数据按周共享的需求,爆品的每日销售数据是可以在市场部门的每日报表中有统计。双方进一步沟通后了解到如果需要做到实时统计产品的库存数据,涉及改造的系统不仅仅是供应链部门的业务系统,还涉及市场部门的业务系统,而且爆品的销售数据每天变动。如果在业务流程上,市场部门能够将爆品的每日的核心销售数据提供给供应链部门,结合供应链每周的同步仓储数据,能够产出主要核心仓库的爆品库存,并返回给市场部门决策,能够极大地解决市场部门的诉求。经过多次沟通,雨晴和林杰双方认可了通过业务流程的少量改造,可以达成目标,不需要专门针对仓储数据共享进行项目变更,从而影响项目的成本和进度。
罗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懂得通过管控相关方的预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有效地控制了项目的范围,雨晴和林杰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案例分析】
范围管理,需要有方法,要懂得收放自如。粗暴的范围强管控,频繁通过变更来控制范围会增加项目管理成本。这里有两点在范围控制中,可以分享:
第一,要管好项目范围,管好相关方的预期是核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管理项目范围,是管理好项目需求。在实际项目中,比项目范围管理更重要的是相关方的预期管理。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成目标。那么,项目的范围必然是经过多个项目相关方沟通确认的结果,甚至是互相妥协的结果。
常言说得好:“人比事难管。”作为项目经理,很多时候,在组织架构层面上,与相关方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不存在管理层级,管理相关方更是难上加难。可能一个核心相关方的一句话,会导致项目的范围出现巨大的变化。
人不是容易管的,但是管理相关方的预期是有方法和套路的。所有相关方的预期,都是在他处在环境下,基于得到的信息,对项目的判断。作为项目经理对项目也会有判断,拉齐双方预期,信息的及时同步尤为关键。必须要及时有效地同步信息,及时反馈。换个角度,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如果希望对方与自己有一样的项目预期,提前全方位思考有哪些信息是要及时同步的,有哪些项目困难是与对方遇到的困难有共通点的,在做相关方预期管理的时候,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第二,管好范围,时刻谨记资源有限,最大化利用资源。
很多时候,管理项目范围,我们认为与需求、项目工作和可交付成果相关。但回归本质,项目的需求成果是需要资源实现的,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指人力资源,还包含时间、成本、内外部相关方等方面。
我们要接受的现实情况是,项目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而且项目的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当范围变化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关注需求和工作内容的影响,更应该思考资源的约束。资源在哪里,怎么做调整来适应范围的变化。资源有限,管好范围必然要与进度、成本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相结合。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要将相关方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时候,相关方的参与足够后,很多范围管理的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