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会的流程一共三个阶段、六个部分

能够把标准落地的夕会到底是怎么执行的呢?

夕会的流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六个部分,分别是会前、会中和会后,会前包括当日接诊总结和次日患者分析,会中包括夕会汇报和主任辅导,会后包括模拟演练和次日接诊。如图5-1所示。

图5-1 夕会的流程

会前,首先要对当日接诊的状况做一个总结分析。当医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要把当天所有的接诊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析。

分析的起点是提前设定的接诊策略实现的状况,看有无异常的状况出现,是否达成目标,结合这样的分析,我们能找到自己哪里有问题,然后制订一个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的计划,

接下来,还要做次日的患者整理和分析,这部分就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实际上就是对第二天患者来就诊状况的提前策略规划。

我们通过对已知的预约的患者的了解,准备相应的服务策略和计划,以及准备的细节工作,比如明天的患者是新患者还是老患者,如果是老患者,他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样,主诉病情和预算大概是什么样的,接诊的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推进就诊的策略是什么,医护之间如何配合等。如果涉及后续还要进行相应的模拟,要提前安排时间。当我们为明天的每一患者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第二天就能轻松应对。上一节提到的各种准备不足的状况自然不会存在。

会前准备好之后,就到了夕会环节。通过汇报的形式,每一位医生向领导汇报当日的接诊的状况,以及第二天要做的接诊的准备工作。门诊领导根据医生的回报状况对医生进行相应的点评并给出调整建议,我们称之为辅导。

事实上,医生的接诊能力有所不同,每一位医生在准备的时候是否全面、科学,大多数医生是没有评价能力的。这就需要门诊主任或相关领导给予指导和支持,如果某一位医生持续存在固定的问题,说明是这个医生的能力问题,就可以纳入周会进行本质改善,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需要进行策略审定和支持,在夕会上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

会后,根据会议的决议进行第二天接诊状况的模拟。这个过程由医生和他的助手共同来完成,有一些核心的和关键性的接诊环节门诊主任或相关领导可以共同参与,保证模拟的效果从而提升第二天的接诊规范和患者满意度。

第二天接诊服务就根据前一天夕会准备的原则和标准执行,第二天的接诊服务结束后,又形成了一天的数据。也就是再进行当日接诊的总结分析,然后就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循环。

为了让各位院长更直观地看到每一个环节具体是怎么做,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模板化的夕会案例:

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对于未能参加会议人员说明情况,比如王医生患者治疗还未结束,单独汇报。

主持人:

首先说一下昨日决议和今日查核状况。

查核人:

(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汇报)

主持人:

接下来由医生汇报今天接诊计划完成的状况及明日接诊计划,首先由*医生开始(汇报顺序提前安排并固定下来)。

医生1:

我汇报下今天接诊的状况,计划是复诊*位患者,预约的初诊*位,实际接诊状况是复诊*位,预约初诊*位,当日安排初诊*位。

第1位患者计划是……实际……原因是……要进行的改善是……

第2位患者……

(有相同状况的可以合并到一起汇报)

明天一共有*位患者,其中*位初诊,*位复诊,分别的接诊策略是……需要模拟的是*患者。

主持人:

请主任点评!

主任:

(根据出现医生分析的原因,如果有偏差,比如抱怨结果不理想是患者的问题,要进行即使的引导,例如门诊可以为他做哪些呢?还有呢?去引导医生从自身去找问题,其中包括和助手的配合。对于明日接诊策略有没有需要进行调整的,如果有,可以辅导医生进行调整)

医生:

(对于主任的点评和调整意见给予反馈)

主持人:请*医生进行汇报。

医生2:……

当所有医生汇报结束后,主任进行小结,然后散会,由医生和助手进行各自患者的接诊模拟,模拟过程主任可以进行支持和相应的辅导。

基于上述案例的过程,我们看到夕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但每一步如何做好,保障会议的效果呢?我们一步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