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煤炭、油气时代的能源转型不同,以电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行业格局的变化更为复杂深刻,能源供应必须保证安全、可负担、可持续。城市能源互联网正是基于这一愿景而诞生。未来,随着客户对于用能服务的需求逐渐提升,电力公司应致力于搭建产业共生平台,重构商业模式,实现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进程中的华丽转型。
1、打造新型“数字化平台”
首先,从战略上要考虑自身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能力”,将自身业务流程数字化,从内部着手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在外部业务领域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智能设施。在其他城市,很多城市公司还缺少这种数字化平台,这就为电力公司转型抢占了先机。
其次,要注重培养引进新型人才,在转型过程当中,既有人才曾经擅长的技能可能遭到淘汰,数字化与能源服务相结合的复合行为需求会日渐增多,未来竞争优质能源用户入口的企业将体现出“比特管理瓦特”的人才特征,并分布于需求侧响应、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技术领域。
同时,商业模式、生产系统也至关重要。公司管理层更需拓宽视野,提前谋划创新的商业模式——由全新的商业伙伴组成的生态系统,来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可资参考的就是其他行业已经发生了的共享经济模式,改变过去收取固定服务费,或者是卖产品的思维模式,比如说交通运输行业的Uber,酒店业的Airbnb。
从能源商业模式来看,让消费者这一侧能够体会到更加个性化、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在能源供给端,又能找到众多比较稳定的供应,而不是仅由一家来集中式提供能源,就能实现共享经济的模式。在欧洲、美国,已经有很多公司瞄准分布式能源的巨大商机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在德国的一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通过众筹模式,让能源消费者同时也变成投资者和生产者,以这样的模式拓宽了传统电力公司的融资和盈利渠道。
2、构建开放平台满足用户体验
电力将成为未来能源的核心,比特化的智能电网,必将给电力用户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城市能源互联网如何体现清洁绿色的特色,需要电力公司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做出努力。
对电力公司而言,过去提倡的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只需要能够保证客户接入电网,以及稳定可靠供电。现在,消费者的预期已经高出很多:一是很高的用电经济性诉求,需要保证消费者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同样质量的电,这就会催生相关的比价平台。二是消费者体验,消费者需要极简风格的应用界面,相关服务使用起来毫不费力、轻松随意。
一项全球研究显示,电力公司转型成功的方案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
在前端,电力公司成为一个输配电平台的集成服务商、优化商,由电网来统筹所有的输配售电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用户能够以极简的消费体验,得到更优质的能源服务。这种平台化将导致传统线性的能源产业链重组为多边关系的价值网络,供应商与用户往往同时具有生产、消费、销售多重角色。
在后台,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与生态圈伙伴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研究用户用能的消费习惯,为细分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进行开放式开发。在具体操作上,电力公司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提供开放式接口,以方便用户在需要时,与互联网公司、电信公司、智能家居公司、插电式电动汽车网络、屋顶光伏网络等系统无缝链接。否则,如果让其他领域的公司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的、替代性的互联用能体验,也会对电力公司形成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