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分销时代下,当一线城市经理有了清晰的市场定位后,下一步便进入市场布局环节。具体如何布局?我的建议是:以SKU为单位,布局你的渠道、你的产品、你的价格及你的促销。
1.渠道:先拆解,再分析,最后是落地
作为一线城市经理,首先拿到的是销售指标,2020年全年的销售目标。基于销售目标,结合疫情前后的变化,拆解到每个新老场景下的渠道。
在这里,城市经理要重新思考,因为疫情的影响,渠道销售占比的变化。比如到家电商的快速增长,结合个人对本地市场的洞察和判断,调整渠道生意的预期。
确定生意占比后,开始针对每个场景进行分析。老场景,城市经理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个渠道的SKU进行排名分析。核心策略:淘汰尾部SKU,精简腰部SKU,强化头部SKUK。
新场景,虽然对销量贡献有限,但问题不少。核心策略:SKU诊断分析,生意占比分析,关注ROI产出,尤其是对线下或老场景的价格冲突,重点关注。
拆解分析完后,最后一步是分销的落地。基于现有SKU的分析,以及背后购物者画像和诉求,结合未来3~6个月的增长潜力预判,调整每个SKU。
2.价格:稳价格,就是稳市场、稳增长
价格一乱,市场全乱。价格永远是生命线,价格管不好,何谈生意增长!
“控价防窜,维稳市场”是一线城市经理的重要职责。虽然全国的价格不可控,但落地到地方市场,城市经理要做到主动可控。根据不同SKU在不同渠道的生意占比,设立价格预警机制。
通常来说,大店和BC场是经销商和本地销售团队的核心生意,这两个渠道对价格的管控,城市经理已经非常有经验,能管得住。但批发渠道,本来就是价格思维,现金为王。社区团购,追求爆品和流量,两个渠道价格都过低,必须重点关注。
这两个渠道,城市经理要落实到每个核心SKU,综合毛利计算,设计价格区间值。价格的底线是什么,一旦超过底线,城市经理必须管。
任何一个畅销品,都是一步一步培养做起来的,逐步成为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来源。因此,对畅销品的价格运维,核心要做四件事:了解外部价格风向,掌控本地市场,抓关键渠道、关键单品、关键客户,以此延长和稳定畅销品的市场周期。如表1-5所示。
表1-5 对畅销品的价格运维
3.产品:划分爆品和新品,落位新老场景
关于产品,城市经理要思考,如何在我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结合新老产品线,通过对当地市场的洞察和判断,规划和布局渠道,实现当下及未来销量的最大化。
核心便是围绕两点:第一,现有产品如何精准匹配本地各渠道;第二,上市新品如何布局,培养其成为新的爆品,夯实市场。如表1-6所示。
城市经理首先要做的是,对各产品线做个定位,比如成熟核心爆品、成长中核心爆品、长尾单品、全新上市新品,以及重新上市单品等,有了清晰的定位再匹配相应的渠道。
老场景—大超市:全年龄段消费者,既是销量阵地,也是品牌传播阵地,全线导入。
老场景—中小超市:货架面积有限,客流有限,消费有限,爆品重仓,销量最大化。
老场景—批发市场:只卖爆品,新老爆品导入,重新上市的中低端新品,尝试导入。
新场景—线上B2B:爆品逻辑,链路透明,数据精准,适合成长中核心爆品做培养。
新场景—线上到家:中坚消费力量,价格敏感度不高,适合推新卖高,新产品主推。
新场景—社区团购:爆品逻辑,适当与中小超市、批发和B2B渠道区隔,尝试新品。
表1-6 结合新老产品线落位新老渠道
4.促销: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
城市经理作为一线市场指挥官,面对多渠道时,一定要清楚促销背后销售的载体是谁,载体背后的生意逻辑是什么。只有知道不同场景下的生意模型,城市经理才能有的放矢,选择相应的促销形式,达成对应的目标。
老场景生意基本模型:客流×频次×客单=销售额
新场景生意基本模型:客流×转化率×客单=GMV
罗列促销的形式无非是那些,玩法相对有限。但放在什么位置做促销,在什么时间节点做促销,针对什么群体做什么促销。同一种促销形式,其目的可能千差万别。
针对老场景的生意模型,在线下,比如当消费者进入卖场,大概率是有目的性购买。当一位消费者进入日化区、饮料区,如何做好店内的引流,变成我的有效客流,而不是选择竞品是关键。
针对新场景的生意模型,在线上,消费者每天都可以被触达,每天都可以“进店”,但不一定是买你的商品,也可以买其他商品。此时,我们的核心动作是转化和客单价。如图1-7所示。
图1-7 促销策略升级要基于生意底层逻辑
“品牌是基础,分销是关键,决胜在终端。”全域分销时代下的,城市经理除了做好渠道、价格、促销、产品外,还要有一点品牌思维。虽然我们做销售的,不能左右品牌,但我们必须要有品牌的视野和格局。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在日常工作中适当关注品牌建设,哪怕一张跳跳卡,都可以提升我们的品牌建设。建设市场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