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到目前为止,如果说我对西蒙《管理行为》这部著作还算有一点儿粗浅的理解,也已经全部集中在这本书中啦。在这本小书即将付梓之时,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研读《管理行为》的起因和这一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导师郑明身教授十分重视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研读,西蒙的《管理行为》当然也赫然列入书目。经典著作的研读对我帮助很大,在巴纳德、德鲁克、麦克雷戈、马斯诺、明兹伯格、本尼斯、柯林斯、科特等一批管理学大师的思想影响下,在对福特、斯隆、韦尔奇以及柳传志、张瑞敏等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剖析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选题,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比较顺利完成了博士阶段的研究任务。在那一阶段,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我读了,但说实话,看不大懂,看不下去。如果一定要说当时西蒙的书对我有什么影响,可能有两点:一是我牢记了他在《管理行为》这本书第1章所说的一句话:“令人遗憾的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按照价值、事实两类要素区分妥当。210”而记住这句话恰恰是因为我的确搞不清他接下来要说的“价值命题”和“事实命题”到底是什么,也可能由此我还放弃了对决策价值化这个问题的关注,转而进入对领导信任问题的探讨;另一个影响就是他让我领教了决策之难,我在此后的管理咨询业务和培训教学中,再也没敢直接碰过决策这个问题。

时间一下子就到2018年。经历10多年的管理实践研究和管理者培训工作后,我又回到西蒙这里。原因有三:第一,更多的管理实践研究与管理者培训经历,让我有机会与很多管理实践者密切接触和深入交流,但也让我产生一些迷茫:管理学到底是不是科学,管理问题到底能不能进行科学研究?第二,毕竟西蒙是唯一一位管理学领域的诺奖获得者,我不能连西蒙的一本书都没有读完;第三,说实话,我自己管理的一个20人左右的小团队竟然一度成了我难以跨越的障碍,这让一个管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情何以堪!怎样才能理性地看待管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管理实践所需要的智慧之间的关系呢?我希望在西蒙那里得到一些教诲。

这一次出发是值得的。三年以来,我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几乎都集中在《管理行为》这本书上,相关文献的查阅都是为了理解这本书而展开。开始是逐章逐篇阅读,后来是对照身边发生过的一些实际问题逐句、逐词求证,还要和朋友们深入分享交流。这本书就是这一过程的直接成果。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觉得西蒙对组织管理问题的洞察和理解实在是太深刻、也太奇妙啦!竟然能用决策这条主线完美地将个体与组织对接起来,紧接着将决策的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的“加工组装”用理性有限性的概念框架予以整合,然后又放到组织环境中去演绎和浑成,这实在是一段精妙的思想之旅;有时候我也会陷入一种玄思之中而不能自拔,比如理性的有限性、组织均衡、权威的角色、沟通、效率、组织认同,还有预算、计划、审查等等,这些建构其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无一不带着艰涩,带着抽象,更带着浓重的哲学思辨色彩。对它们的理解既要从词义本身与管理实践的对照中进行辨析,又要找到它们在理解组织问题中的维度和层次。恰如西蒙自己所说,他并不想创立一门关于管理领域的应用学科,他的志向是创立组织的“解剖学”。而要解剖就必须深入组织的内在和本质;要深入组织的内在和本质,就不得不调动抽象思维的力量。西蒙的抽象思维能力太强大啦!每一个概念都需要“刨根问底”,然后还要用这些概念间的联系来构建一座理论大厦,这是何等的不易。很多次临睡前我都有一种感觉:我弄明白啦!但第二天醒来再琢磨,还是不清楚!

我喜欢用写诗填词的方式记录这段心路历程,其间大概写了不下二十首,其中的一首《浣溪沙》可以和大家分享:

浣溪沙•读《管理行为》

品嚼鸿篇妙味多。

信言深旨自嵯峨。

涵今茹古独婆娑。

千度阻疑千度索,

一分解悟一分磨。

寄心幽处任蹉跎。

这首词中,“千度阻疑千度索,一分解悟一分磨”这句话,最能反映我的感受。说实话,读这种逻辑性非常强的理论著作实在有点儿自讨苦吃,但又乐在其中。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西蒙是一位科学家。他的著作和文章大多充满了符号、公式、模型,即使没有这些可怕的“物件”,文章中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在概念层面探讨问题的范式,依然让人望而生畏。他在自传第11章用“没有牛头人身怪物的迷宫”来比喻他对世界的认识,也唯一一次用一篇命名为《苹果》的故事来叙述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感受。但说实话,西蒙的确不善于讲故事,如果不能将这个故事和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结合起来,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是不好懂,至少对我来说如此。

一直到2020年3月初的那个晚上,织布机和母亲织布场景的出现似乎让我豁然开朗。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为了清晰描述织布机并理解织布机的工作原理而多次向父亲打电话求助,也从来没有如此怀着虔诚之心回忆当年母亲织布的场景,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母亲挑灯夜织的动作。后来,又蒙何子轩先生根据我的叙述精心绘制织布机的图片,使我得以更为清晰地传达自己对西蒙的理解。或许关于织布机的故事和图示一如西蒙那篇命名为《苹果》的故事,并非诗情画意,并非栩栩如生,但它的确让我觉得似乎触摸到西蒙思想世界的边沿。

谨以此书——

向伟大的西蒙先生致敬!

感谢导师郑明身教授的谆谆教诲!

感谢我的家人一路上的呵护和陪伴!

感谢生命中每位朋友的慷慨相助和不吝赐教!

202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