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以为的营销,真的是营销吗?

在某一年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当时获奖的有看上去还有点稚嫩的马化腾。在马化腾领完奖项之后,CCTV安排了一个十分微妙的环节:让多年后成为“江湖大佬”的马化腾向当时已经是“江湖大佬”的张瑞敏推销QQ。

于是,这位日后成功俘获近十亿网民,建立全球最大社交帝国的的商业奇才,使出浑身解数,饱含深情的向张总推销了QQ。

张瑞敏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台上的马化腾显得非常尴尬。

时至今日,腾讯的市值已经是海尔的几十倍,这段视频又曾被拿出来了。于是,一个崭新的“当年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逆袭故事,又在网络上“鸡汤”了,这次轮到张瑞敏“尴尬”了。

当然,老苗是不灌鸡汤的,咱撕点别的。

首先,张瑞敏接受不接受QQ,跟海尔是否互联网化完全是两个概念,张瑞敏作为个人,凭偏好、习惯来决定是否用QQ包括现在的微信,完全是私人化的选择,无关傲慢、无关落后保守,更没什么尴尬不尴尬。实际上海尔的互联网推广做的非常成功,海尔的微博和社群都是成功的典范。就像老苗从不买苹果的产品,却十分推崇苹果的营销。

其次,如果看官熟悉老苗一直给大家叨叨的“创新扩散”理论,您就会知道,对于QQ这样的产品,张瑞敏应该是保守者。他不应该是QQ营销的对象,而是营销上要注意摒弃的对象,营销资源如果使用在这个群体上面,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第三,张瑞敏先生有句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早年的成功是,腾讯现在的成功也是。

现在的时代有个颠覆性的变化,就是原来那些“意见领袖”,那些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人,影响面越来越小,而新的意见领袖,正在多样化和分众化,连罗玉凤都能为一些群体代言;我们甚至可以判断,如果当初马化腾向张瑞敏推广QQ成功,对于QQ可能是灭顶之灾。

第四是老苗要重点撕的,为什么会安排“马化腾向张瑞敏推销”这样环节,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吗?

营销是企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很多人眼里,营销就是卖货啊:

一样东西,我卖不掉,而你能卖掉,你就比我牛。

某人本来不想买东西,你让他买了,你就牛。

和尚本来不需要梳子,你让他买了,你就牛。

有人想买个鱼钩,你最后让他买了一艘船,你就是销售之神。

马化腾现场游说张瑞敏,按“常理”应该是台上的巧舌如簧,施展各种套路,台下的沉着应对,或机智看穿,或不小心着了道,这样才能碰撞出火花,就像董明珠跟雷军的赌局一样,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不少企业招聘营销人员,都喜欢让被应聘者现场向主考官推销个东西,来表现其营销才能,还有夸张的是让应聘者跑到大街上找陌生人推销。

很多的销售培训课程则是教“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告诉人们“皮要厚”、“下手要狠”,再夸张点就让人到大街上见人就搭讪、套近乎,或者站在电线杆子底下喊“我的病有救了”,美其名曰提升“心理素质”。

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营销。

令人失望的是,视频中的马化腾并没按照“常理”出牌,没有任何的销售套路,而是一五一十的卖力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QQ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沟通工具,提高了沟通的便捷性,互联网以后肯定会深入人们的生活,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将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张瑞敏也没“语重心长”的对晚辈进行勉励,而是很平和的表示“现在还没有打动我”,一场推销电视直播秀就这样无疾而终。

然而,这才是真正的营销,而不是看似热闹的推销。马化腾没办法也不需要让张瑞敏接受QQ,就像老苗不需要让老家全村人关注“老苗撕营销”一样。营销者需要的是创造价值给你的受众,而不是不管对方需要与否,利用人情、套路等,让对方购买你的产品。

营销是企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而推销不是,德鲁克大师的总结最为一阵见血:

某些推销工作总是需要的,然而,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和服务完全适合它们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