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之所务,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则敌废置矣。(出自《六微》)
所谓敌国废置,就是按敌国的意图任免大臣。后面韩非子举了多个历史故事,它们看起来更像 “离间计”的范例,但很显然,韩非子不是再讲兵法,他关注是君主如何才不能被敌国利用。敌国施展计谋是不能阻止的,但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和判断逻辑则在己。
故事1:秦王阴楚使
楚王派人到秦国去,秦王很尊敬这位使者。秦王说:“敌国有贤人,就是我国的忧患。现在楚王的使者很能干,我很担心。”群臣劝谏说:“凭大王的圣明和国家资财的丰富,而羡慕楚王手下的贤人,大王何不与他深深地结交,暗中加以笼络呢?楚国以为他被外国利用,一定会处罚他的。”
故事2:齐景公阴罢孔子
孔子在鲁国执政,路不拾遗,齐景公很忧虑。黎且对齐景公说:“除去孔子,像吹毛一样省事。您何不用厚禄高宫招引孔子,送给鲁哀公女子歌舞乐队来助长哀公的骄傲和虚荣心。哀公新得欢乐,对政事一定懈怠,孔子一定会加以劝谏;他一劝谏,必定会和鲁国轻易地断绝关系。”景公说:“很好。”就让黎且把四十八人的女子歌舞乐队送给哀公,哀公非常高兴,果真懒于理事。孔子劝谏,哀公不听,孔子就离开鲁国到楚国去了。
故事3:伍子胥攻楚
吴国征伐楚国,伍子胥派人向楚国宣称:“子期用为将军;吴将进攻楚国;子常用为将军,吴将离开楚国。”楚人听说后,就用子常为将,罢免了子期,吴人进攻楚国,结果取得了胜利。
故事4:郑桓公攻郐
郑桓公准备袭击郐国时,先打听郐国的豪杰、良臣和明智果断的人士,全部记下他们的名字,选择邻国好的田地写在他们名下表示已通贿赂,又在他们名下写上官爵名称表示已被收买。然后假装在外城门外设了坛场,把有关记录掩埋在下面,洒上鸡和猪的血来加以祭祀,像结盟似的。郐君认为内部将有大难,因而杀了全部良臣。郑桓公偷袭郐国,结果把它攻取了。
【解】:
政事、商事上的离间计,领导者也应知此、慎此,保持头脑清醒、思辨缜密,不为人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