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制订初步计划

为了进一步验证创意,首先需要核实现状,确认它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产品,初步计划可以帮助你做出选择。

在这个阶段,你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分别是:

​ 这个创意真的有意义吗?

​ 最终获得的回报会大于付出吗?

在你估计成本、市场需求、设计所需时间的过程中,产品的轮廓会逐渐变得清晰(主要涉及产品的特征和功能)。

正式的市场调研、详细产品计划等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避免浪费时间,你只需在初步计划中粗略地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就足以搞清楚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如果成功的概率很小,你就可以快速抽身。

在制订初步计划时,你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 我们的产品用来做什么?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 有多少人想买这种产品?他们愿意花多少钱?

​ 开发这种产品要付出什么代价?

​ 制造与物流要花多少钱?

​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用来推广和销售?

​ 有人做过类似的产品吗?他们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创意和执行力在什么地方可以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 有谁参与这个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销售?他们期待得到什么回报?

​ 我们需要为这个产品额外募集资金吗?从哪里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出资方要多少回报?他们提供资助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你不是这个产品领域的专家,可能还需要与技术专家、市场专家、潜在用户进行简短沟通。这个阶段你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本身,不过要想成功,还需要关注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产品利益相关者的潜在需求。

在初步计划阶段,你需要确定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这样才能知道如何让每个人满意。

​ 如果是在大公司里,你需要充分了解可动用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并且要明确对投入资源所期待的回报,如金钱、市场份额、声誉、新技术的经验等。大公司通常设有专人或部门来权衡产品研发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推进产品研发的进度。

​ 对那些由兼职或小团队所做的小项目来说,负责人也有类似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能够有回报。

不同的人希望投入的资源(时间、金钱等)也不一样,要让每个人都满意并非易事。不了解各方的投入意向和期待的回报,往往会导致项目失败。产品项目就像一段旅程,往往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如果团队成员、投资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消极。

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每个利益相关者愿意付出什么,以及期望获得什么回报,并且根据可能发生的变数建立一些规则,这里的变数可能是有人怀孕生子、离职跳槽、项目预算耗尽等。

了解清楚大家的付出意愿和对回报的期望之后,有两种策略可以把项目和团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 让项目适应团队;

​ 让团队适应项目。

如果项目有多个,而团队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其中能激励团队的项目,然后开始做计划,使它能满足团队的需求。

如果团队不止一个,事情就更简单了。比如,可以或多或少地根据项目所需的资源选择合适的团队来负责,然后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期望来确定产品开发流程。想要新产品在技术层面和商务层面都获得成功,通常要在策划层面相当出色才行。

在你开始详细计划之前,应该先做初步评估,判断是否有可能成功。如果失败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应该立即停止项目,转而去实现那些更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创意。如果断定这个创意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接下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一步完善细节,为最终决策做好准备。

大多数情况下,在分析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新技术实现成本高、难度大),于是做出不开发此产品的决策。一款新产品获得巨大成功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创意会大获成功,就有可能陷入危险的乐观主义。

每个新机遇都会有一些风险,挖掘那些具有潜在优势,并且风险看起来可控的机遇。以你对这款产品的功能、目标用户、生产成本、收益、市场策略、营销渠道和资源的初步共识,来评估开发这款产品是否有意义:

(1)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很大、零,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2)开发过程看起来像一场冒险,还是难于登天?

(3)你能让利益相关者都满意吗?

想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做出明智的选择。用勺子挖一条通向地心的隧道是件很酷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很蠢的事,因为根本行不通。项目计划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你选择了一场有可能获胜的战斗。

项目计划需要回答:

(1)这款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有可能获得成功吗?

(2)如果这款产品有可能成功,那开发它都需要什么(成本、时间、人力等)?

(3)根据产品收益判断是否值得投入?

下面继续以笔者负责过的智能门锁产品为例,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