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的市场特征与发展困境其实就是沙县小吃20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沙县小吃品牌发展现状
图1将沙县小吃的“品牌”发展现状归纳为三点:
一是政府打响品牌:政府搭台、小吃唱戏。
二是全国开花: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
三是爆发式增长:门店数量全行业第一,秒杀肯德基。
正由于此“因”便产生其“市场(品牌)特征”之果,即:
其一,因“政府打响品牌”便只能是“区域公众品牌”,因为,沙县小吃是为沙县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
其二,因“全国开花”,遍布全国的门店构成了极佳的宣传效应,自然便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其三,因“爆发式增长”,任何支持一个“实体”以年均1000家的速度急剧增长的力量,不仅其“动力”惊人,而且一定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无约束生长才有可能,因此,必然是一种自由扩张的状态。
于是,当下的沙县小吃发展困境之因便因此“种下”:
首先,因沙县小吃是区域公众品牌,自然品牌保护就陷入困境,实际上,即是“公众”的。所谓“保护”本就是伪命题,想当初政府为打响品牌“放水养鱼”,现如今品牌保护难免殃及池鱼,因此,“放水养鱼”下的品牌保护是十足的伪命题!试问,如果沙县小吃当初不是由政府主导的区域大众品牌,而是商业品牌,有今天的成果吗?
其次,广泛的知名度何来?今天的发展绝非仅因沙县小吃的产品特色而造就的,而是遍地开花的规模效应,因此,如果不是“一家一店、易复制、草根式快速成长”,何来今天的规模?于是,今天出现“各自为战价值难显”的困境也就在所难免了,沙县小吃规模喜人后却难掩效益低下。例如,其产值不及肯德基中国区域产值的十分之一,平效(每平方米店面面积创造的收益)更是相差近4倍!
最后,自由扩张特征下,因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如,品牌形象不统一且太粗糙、缺少沙县小吃品牌的文化元素、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管理、卫生环境不尽如人意、服务不规范……等种种弊端便成因果了!
可见,沙县小吃今天的困境其实与造就今天的盛景是互为因果的,是发展的必然,可以说,沙县小吃原有模式已完成阶段性使命并成为发展的“瓶颈”或桎梏,试图延续原有模式的任何努力不仅是徒劳的,而且将失去沙县小吃“二次创业”的机遇!
如不能创新商业模式将无法可持续发展,这绝非危言耸听!无论从政策层面、营商环境还是顾客需求变化与市场竞争而言,沙县小吃危机尽显:
其一,政策上,对食品安全日益收紧的政策,对沙县小吃粗放性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二,营商环境层面,面临“四高一低”的行业发展瓶颈,沙县小吃又岂能独善其身。
其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式快餐的崛起将迅速挤压沙县小吃的生存空间。
其四,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已发生本质的变化,“二元吃饱,五元吃好”已成历史,低成本扩张还能持续吗?
面临这些问题,有的业主改变了小吃店的模样,引进洋快餐的装修和管理模式,但多数沙县小吃依然是“小店”小本经营的状态,这将极大地制约沙县小吃的发展!
如果说沙县小吃需要“二次创业”,曾由政府推动而因此百姓受益的沙县小吃,仍需政府引导!问题在于,无论是小吃业主还是政府,首先需要正视的是“生存”!先“做强”方可言“做大”,然而,似乎许多小吃业主仍热衷于“地方保护”,政府部门喊出“整合上市”。事实上,沙县小吃发展至今只能说拥有“知名度”却难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