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候者,则国削之患也。译:在国内不能按照自己的力量做事,在外依靠别国保护自己,这是国家疆域被削弱的祸患。
不客观评价自身实力,在对外关系中做出不适合自己实力的举措,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外部力量博弈中的牺牲品。春秋战国时这种案例很多,小国经常犯这种错。二战时的波兰扮演了现代版是“内不量力”的典型标杆。历史上的波兰曾经很强大,但到了20世纪初,已经比较落后,军事思想和大部装备都比较弱后。二战前,波兰执行波兰执行“远交近攻”之政策,与苏德为敌,与英法结盟,看似高明,却忽视了一点:波兰不具备争霸的国力,相对于苏德只能算一个小国。可惜它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乐在其中,一直推行反苏政策,扛起反苏的大旗,为了反苏而反苏成了他的行事原则。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时,波兰竟然与德国合作,阻碍苏联对捷克的救援,后来干脆也派兵加入,占了捷克一小块土地。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短短十多天吞并了波兰,在这个过程中苏联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在企业经营管理这个领域,能引以为戒的是在处理与大客户、大供应商关系方面,因为大客户和大客户之间,大供应商和大供应商之间是有博弈的关系的,企业不要为贪小利,“内不量力,外恃诸侯”,最后坑了自己。总言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身实力不够,完全仰仗外部力量去做本来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风险很大,这等于把命运交给了别人。
韩非子本人对何谓“内不量力”也举了个例子:
秦国进攻韩国的宜阳,韩国危急。大臣公仲朋对韩君说:"盟国是靠不住的,还不如通过张仪去和秦国江河,用一座名城贿赂秦国,和秦国一道向南征伐楚国,这样就接触了我国的危难,把祸害转移给楚国了。”韩君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令公仲朋出使秦国办这个事。楚王听说后很害怕,楚国大夫陈轸给楚王出主意说:"大王最好赶快派遣一个可靠的使臣,多带些车辆载上厚礼献给韩国,说:‘楚国虽然小,但士兵全都发动起来了,以助韩国。希望贵国向秦国申明不屈的意图。同时希望贵国派使者来观察楚国动员起来的士兵。’”韩国果然派使臣到了楚国,楚王便征法车骑排列在大路上,对韩国使者说: "轻报告韩君,说我们的军队现在就要进入韩国境内了。“使者还报韩君,韩君大喜,中止了公仲去秦国讲和。此事秦国攻打宜阳越来越激烈,韩君派使者去楚国催救兵,使者往来不断,但楚军却一卒未到。结果宜阳果然被请过攻克,韩国成为了诸侯间的笑料。所以说:内不量力,外恃诸候者,则国削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