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而全理念的误区

大而全策略的根源无非是贪图所谓的搜索关键词和流量概率,但对于店铺因此丧失专业化形象的竞争力、丧失转化率和丧失传播性的危害认识不够。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场景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前文所述,线下消费场景:

一个店铺对接:消费者A、消费者B、消费者C……

在线下环境中,消费者因时间和空间成本约束,在特定的消费决策时刻所面临的消费选择不够宽泛,这就要求卖方提供更多的消费选项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线上消费场景:

一个消费者对接:店铺A、店铺B、店铺C……

在线上环境中,消费者以极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海量的供给信息,选择自由度空前放大,每一次的特定消费决策都希望做出相对较优的选择。那么,消费者会认为专注的卖家更专业,这就是线上业务专注的价值。

这就是线上零售与线下零售的本质区别之一。

当然,大而全的店铺别说转化达到了15%,这不稀奇,因为客单价可能只有行业平均客单价的一半,冷暖自知。

某些超级品牌可能出现多个旗舰店,为什么?因为一个店铺最容易成长的方式是只做一件事情,同一品牌体系下的多个品类旗舰店本身就是在遵循店铺定位策略。

有一些比较专注的纯线上品牌,居然做到了和国际大牌旗舰店同等的规模,其原因就是国际大牌的定位太散了,而这些线上品牌做到了聚焦。

专注,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个词就是“小而美”。其实这三个词的引申含义是5个字:小而美而大!需要读到的是后面两个字。中国文字就是这样,不会太直白。

为何要AAAAAAAAAA……专注到底呢?

你可能认为A只满足了A顾客,而丧失了B顾客和C顾客,我有两个消息告诉你:

一个坏消息:A顾客可能因为你的定位复杂而放弃购买你的A产品;

一个好消息:B顾客和C顾客在下周和下下周的需求也可能是A产品。

如果不能解决定位专注的问题,这两个消息都会变成坏消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而美也挺好,把品牌牢固树立起来,时机未到别去盲目扩张,也别求太大,稳健经营比什么都强。如果真能做大的、看准的,还是拼搏上位更有乐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贪多求快。

“大而全”的观念可能是源自看到线下店铺有ABC,所以认为线上也可以ABC,但纵观线上成功的大店铺,相对是品牌、品类比较聚焦的案例占据绝大多数。消费者主导型消费不会认同你的定位分散,这是极其危险的边沿。

没有定位做基石,随后的所有付出都可能徒劳无功!

需要留意的是,对专注度的理解不可偏狭。一般来说,符合顾客同一时间同时购买或者很自然地替代购买的品类和单品都是符合专注度的。比如:

炒锅和锅铲一起卖是专注的,不一起卖反倒是有问题的;

电风扇和电饭煲一起卖,很可能就是不专注的;

牛仔裤和皮鞋一起卖可能是专注的,也可能是不专注的,要看店铺的整体供应链结构而定。

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