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站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详解类引】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微,《说文》:“微,隐行也。”即秘密行军,兵力调动时出神入化,敌人无法探知我真形。
神,神奇、高妙。
兵力调动十分隐秘、高妙,无声无形。敌不知我之动静虚实,故主动权掌握在我手中,敌人的命运也就牢牢被我控制。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我进攻敌人,它防不住,是因为我进攻的是它空虚的地方;我退的时候,敌人追不到,是因为我退的极快,使敌人追不上。
这句主要讲撤退与进攻。
曹操注解说:“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
李筌说:“进者,袭空虚懈怠;退者,必辎重在先,行远而大军始退,是以不可追。”
杜牧认为,攻其虚,敌必败,败丧之后,安能追我?这个注解陈皞不同意了,他讲了曹操的战例反驳杜牧。
陈皞说:“杜说非也。曹操之围张绣,城未拔,力未屈而去之,张绣出兵袭击其后,贾诩阻止张绣,张绣不听,果然中了曹操的埋伏,被曹操所败。张绣回来问贾诩:公既知其败,必知其胜。贾诩说,再带着败卒去袭击曹操。张绣从之,果然败曹操。”
这就是曹操退兵与张绣进兵的战例。曹操后方许昌有事,急于退兵,他必然在撤退时安排精兵强将断后,撤退时,张绣袭击未成;而后曹操急于回许昌,击退张绣的追击之后,必然快速撤退,准备不足,防备就差了,于是张绣再追击,就胜了。
可见,进与退的关键在对时机的把握。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站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这句是我要打,敌人虽然高筑堡垒、深挖壕沟,也不得不与我在野外打,是因为我进攻敌人必须要救援的地方;我不想打,哪怕是我没什么防御手段,只是画个范围,摆个阵形,敌人也没法与我打,是因为我已设法诱使敌人走向另一个方向,不来进攻我,或与我运动的方向相反。
“虚实”变化,从行军到攻守,要乘虚而入。这是交战过程中追求的最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是在“虚实”变化的基础上,以众击寡。
这篇讲“以众击寡”不是兵力问题,也不是实力问题,而是虚实的问题。这点必须清楚,一旦进入市场,开始一场战役,实力、战略这些都是“军形”的问题,在市场上的具体攻城略地,则是其核心是实现“虚实以己之实击敌之虚”,是人为的制造出来的“以多胜少”的战场态势。
面对对手的强势市场,从哪个薄弱点切入,是从区域上的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先搞定城乡结合部空间上找市场空白点或薄弱点切入,还是从某个特殊渠道下手。总之,要组织优势兵力针对对手兵力空虚的地方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