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联想的领军团队

战略决定之后,摆在企业家面前的是“搭班子”,或是招聘领军人才。班子是决定各项战略任务成败的关键。经营突破、管理矛盾的核心瓶颈就在各级高层团队,这是推动战略落地的牛鼻子。

第一节 联想的领军团队

一、失败与成功——联想同一时期的两次多元化

 

联想进行过两次多元化,都是在2001年随着联想的分拆而发生。当时以电脑制造与销售为主的联想集团决定进行相关多元化,进入互联网、IT服务和数码产品领域,但是以2003年卖掉网站,2004年IT服务与亚信重组,而标志着这次多元化以失败而告终。

但同样是联想,自2001年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开始,事实上,联想已进行了另一场多元化。同样是在2001年,联想成立联想投资和融科智地,进军投资和房地产领域,发展到现在,联想在IT、IT服务(神州数码)、投资、房地产、化工、消费服务业、农业等已百花齐放。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多元化。

同样是联想,在同样的阶段进行的两个多元化,为什么一个还是相关多元化,竟然失败,而另一个却是非相关多元化,却又成功了呢?

1982年,IT产业巨人IBM率先提出个人电脑PC的概念,正式发布了它的第一台PC,从此迎来一个被称为个人电脑的时代。联想公司就在这时代的1984年成立,由中科院计算机所投资20万元,11名科技人员创办。成立之初,倒卖过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裤衩和电冰箱,筹划着倒卖彩色电视机,结果被骗去14万元。刚开始的经营主要依靠“婆婆”中科院计算机所,比如石化部天津总公司的管理系统工程、国家体委管理工程,中科院KT8920大型计算机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中国科学院购买500台IBM的计算机的验收、维修和培训等等。 1985年,联想利用倪光南的技术,率先推出了业界领先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汉卡),初战告捷,迈向了独立成长的第一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国家体委信息部需要12台IBM微机后,与香港中银合作,利用他的进口许可证,做成了这笔生意,联想开始了第一单代理生意,自此,联想开始了计算机的代理业务,几年后便成了中国计算机行业中最大的代理商。在代理IBM、AST等品牌PC基础上,联想不断学习积累PC产品技术,于1989年掌握了PC主机板制造技术,并投资设厂。1990年推出了第一台自有品牌的联想286电脑,开创了联想自有品牌PC的时代,并于1992年在全球率先提出“家用电脑”概念;1994年2月14日,香港联想招股上市,公司售出1.68亿股,每股1.33元,香港联想股票的市值达到8.28亿港币,公司发展到了一个里程碑阶段。

随着国家开始大幅降低电脑整机进口关税,取消进口许可证,AST、COMPAQ、IBM、HP等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品牌节节败退。1994年3月19日,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杨元庆出任总经理,整合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等。1994年5月份推出中国第一款经济型电脑——联想“E系列”家用电脑,创下了一个月之内销售5,500台的奇迹,而后,联想又以“星座”多媒体电脑和“天禧”因特网电脑等一系列契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应用电脑和功能电脑,并通过创新的工业设计,引领中国PC市场的发展方向。1999年互联网全面兴起,但拨号上网的繁复操作让不少中国用户望而却步,联想于1999年11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天禧”因特网电脑,创下单品销量超过100万台的记录,引爆中国PC市场雪崩式增长……从1996年以来,联想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02年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从联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到2001年,联想的主业已经很具规模了。而且,这两次多元化的业务都是具有“良好增长机会”的业务,无论是失败的网站,数码产品,IT服务,还是成功的投资、房地产等业务都是在成长阶段中的业务,容易成活和做大,是值得投资的业务机会。

但为什么不相关多元化成功了,而相关多元化反而失败了呢?

 

二、领军人物的时间资源有限——联想的复盘

 

柳传志在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的主题演讲中,谈到这件事情。在2003年,联想集团的多元化不仅没做好,而且影响到原来主业,使其市场份额下降,因此,董事会决定停止多元化,回归主业。公司高层并对多元化进行了复盘(对原来决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分析、总结)。联想集团复盘的结果认为,当时的战略分析和战略判断还是正确的。但一向以执行力著称的联想集团,怎么在战略执行上出了问题呢?经过进一步的复盘,总结出一个结论——领军人物杨元庆的时间资源有限。

杨元庆不是不优秀,而是太优秀。由于杨元庆对电脑市场极其敏锐,以前经常提出电脑市场开拓的目标,大家几乎都认为做不到,但最终都实现了。一贯的正确,形成了依赖杨元庆决策的惯性,所以那时候的联想,形成了什么都需要杨元庆决策的习惯,杨元庆没有时间,只有等待杨元庆进行决策。而电脑、互联网、数码、IT服务领域都是瞬息万变,是高度市场化和创新性极强的产业,这种等待造成了一个结果——失败。

联想总结出这次多元化失败的主要原因——领军人物的时间资源有限。联想集团的这次多元化,除了电脑行业之外,其他的行业根本就没有领军人物,没有带领各个集团军攻城略地的将帅。

因为这件事情,柳传志退居幕后,通过联想控股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总结出他主要做两件事情:判断能不能投资——机会选择,选拔领军人物。联想非相关多元化反而成功恰恰是因为这两点。联想的投资都是值得投资的机会,联想集团杨元庆、神州数码郭为、融科智地陈国栋、弘毅投资赵令欢、联想投资(君联资本)朱立南、佳沃公司(农业)陈绍鹏、联泓集团郑月明等等,都是联想培养出来的将帅之才。

对于领军人物的重要性,柳传志认为,领军人物有点像阿拉伯数字的“1”,后面跟一个0就是10,跟两个0就是100,三个0就是1000。这些“0”虽然也很重要,但没有前面的“1”就什么都没有。他还认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行业的好坏只占40%,更重要的是谁在干事。”“ 找到一个能说会干、领军一面的人才,企业离成功就不远了。而后让企业优秀的管理者成为主人,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不难看出,联想在同一阶段进行的两次多元化,一次失败,而一次辉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领军人物”!

 

三、联想的六虎上将——柳传志为什么选择他们

 

华为和联想很容易被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企业,但是人有一个习惯,想要知道谁更伟大。有的人说华为更伟大,因为他有核心技术。这个不一定!每个伟大的企业都有他的伟大之处,也都有它的路径依赖和创始人的烙印。例如说,柳传志偏向于稳妥一点,所以,他提出了“贸工技”的战略路线,那么“贸”在第一位,那就是做生意在第一位;而且联想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班子”又在第一位。那么联想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不是核心技术,而是生产“企业家”,生产“产业领军人物”——“做生意的”,生产“班子成员”。企业家是多稀缺和宝贵的资源,生产企业家是多宝贵和稀缺的核心能力!

那么,柳传志是怎么选择领军人物的呢?

柳传志对杨元庆的评价:

1991年,杨元庆担任联想CAD部门的总经理,当时公司有一个出国开会的机会,柳传志想让杨元庆去,因为杨元庆一直想出国,社会上正流行“出国热”,杨元庆得到通知时却说,我最近工作上事情很多,走不开,派其他同事去吧。当时柳传志很感慨,这个年轻人真有事业心。正是杨元庆的“事业心”,让柳传志决定对杨元庆进行培养、予以重任,如今已成为联想高管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2003年12月,柳传志在香港举行的圣诞晚宴上,面对近千名中外来宾,有一席对杨元庆的评价:“在我的心中,胡锦涛、温家宝受到尊敬,杨元庆同样受到尊敬,因为他们都是敢于高举大旗,迎接困难,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我是喜欢迎接困难的人,一遇到挑战就兴奋,杨元庆更甚于我。”

在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轰动全球之后,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接任董事长,柳传志说:“杨元庆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一是很上进,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定了很高的目标;二是为人正派,能处处从公司利益着想;三是最关键的,他在沟通方面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他提出了坦诚、尊重、妥协’的沟通三原则,而且也真正去这么做了,特别是妥协这一点,他能做到很不容易,说明他真的成熟了。”

柳传志对郭为的评价:

郭为行事极为低调,但用柳传志曾经的评价来说,郭为“善于谋略,擅长定战略”。研究神州数码的转型十年,可以发现,郭为率领神码团队扛着“服务”的大旗,一步一步攀爬到价值链的上游。

柳传志对朱立南的评价:

柳传志对朱立南高度褒奖:“朱立南最大的特点,是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心胸开阔,为人正直公平,做事执着,有追求,学习能力强。

柳传志这样评价朱立南:朱立南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屡立战功”,“是一位出色的帅才”。朱立南负责了联想分拆,筹谋柳传志第一次交接班,在柳传志创业第二程中,联想投资一炮走红,奠定了柳传志第二程,即由创业家向投资家转变的基础。

柳传志对陈绍鹏的评价:

步入不惑之年的陈绍鹏于1993年进入联想集团,算得上是年轻的“老联想”。从西北大区经理开始,短短十余年间,陈绍鹏从联想区域经理升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大中华及俄罗斯区总裁、亚太及俄罗斯区总裁,成为继杨元庆和郭为之后,联想集团第二代“少帅”之一。在联想集团最近的一次架构调整中,陈绍鹏出任联想集团新兴市场集团总裁,掌管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兴市场业务。

陈绍鹏的强项是开疆拓土,他总能在别人诧异和惊讶中,把空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柳传志评价陈绍鹏:“具备深厚管理底蕴、非常出色。”

柳传志显然很相信绍鹏,“凭什么选一个做PC的人做农业呢,(农业)实际上是需要一个真正懂得企业运作的人来打头才合适。陈绍鹏以前的业绩证明了他是一个全面的领军人物,无论从道德品质上,从管理经验上,都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

柳传志对赵令欢的评价:

与其他领军人物都是从联想底层摸爬滚打做起来不同,赵令欢是一位“空降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归派,为人低调的他也深得柳传志信任。柳传志曾评价,赵令欢思路开阔,交游广,业务推进得很好。

柳传志对陈国栋的评价:

对于陈国栋多年的努力和业绩,柳传志评价说:

陈国栋沉稳,说能做成的事情把握性都比较大。

在总裁陈国栋的率领下,(融科智地)先积累开发建设能力,再摸索房地产的经营能力。不仅成功开发了深圳研发大厦、上地联想大厦,从物业开发到单纯写字楼经营,再到住宅领域的开拓,一步一步地进行战略布局,接连创造了融科资讯中心A座、深圳研发大厦满租,住宅拥有2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的良好成绩,为房地产业务成为控股公司的重要支柱奠定了基础。

 

四、联想的领军人物标准

 

联想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柳传志认为对于领军人物,只需要把必需的条件给他,他就能把事情办成,不论是一个大型项目的开发,还是掌管三军,他都能做到。联想要求领军人物具体需要以下基本素质:

第一,他要具有极强的上进心,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轻人,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第二,他要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勤于学习,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不会学习者就是文盲;

第三,他要有对事物的敏感性,能预见结果,具备一眼看到底的透彻力(此种能力更是智慧加经验);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视过高,要时时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及个人所处的位置,知不足而后改之。年轻人总有点自视过高,不能清醒评价自己,也不能充分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这种人往往不易进步;

第五,年轻人悟性要强,要善于总结。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因同一原因摔第二次。

谈起选人秘诀,柳传志透露,他一般会先看这个人干得怎么样,是否按时按点出色完成工作;再看这个人如何阐述自己做事的思路,是否动过脑子;然后让他单独做件困难的事,观察其如何制定战略并建立一个好的队伍;最后开始“看后脑勺”,观察其对待他人是什么样?是否把名誉看得比钱重?是否有胸怀、懂得感恩、表里如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