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性面试强调未来行为,并通过询问“如果……,你将怎么做?”来考查应试者的岗位胜任程度。
(一)情景性面试的原理
·目标设置理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因此,一个人的未来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目标或行为意向的影响。
·应试者对他们将来会怎么做的回答,与他们将来真实的行为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
(二)情景性面试题的开发
1.将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关键事件改编为结构化问题
·情景性面试题的典型问法:
关键事件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2.为每个问题的回答制定预期得分点
·目的:保证面试考官判断“什么是恰当的回答”,“什么是不恰当的回答”,并达成一致看法。
·使用:每个问题的可能性回答都需要根据预期得分点进行评分。比如,每个问题都是用5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能接受,3代表回答可以接受,5代表回答非常好。2和4是介于其中的评价。
5=跟下属一起改变局面
3=自己来收拾残局
1=向上级汇报下属的失误
3.试测
在进行情景性面试之前,需要对面试问题进行适当检查,避免出现偏差或误差。
情景性面试问题的检查应当做到:
(三)为什么要采用情景性面试
研究发现:
·情景性面试中,面试者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评分者一致性系数在0.76~0.96之间。
·情景性面试中,即使是经验不够丰富的面试官在评价应试者时,也能跟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做得一样好。
·在情景性面试中,只要完整、正确地遵循操作和评分程序,面试结果对未来的工作绩效就具有预测效果。
·一旦开发工作完成,情景性面试就便于实施和解释,易于使用。
情景性面试的不足:
(四)情景性面试和行为性面试的对比
·情景性面试是未来导向的,而行为性面试是过去导向的:
行为性面试的假设是“过去预测未来”。因此,面试问题主要与应试者过去的工作经验有关。这种方法的一个潜在缺陷是,有些应试者可能没有遇到过面试中提到的这些情境,就没有机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行为性面试对个别没有展示特定行为机会的应试者而言是不利的,可能会漏选一些本来胜任该职位的应试者。
情景性面试关心的是“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试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因此,所有应试者在回答情景性问题时机会是均等的。
情景性面试能用于以前很少或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应试者,而行为性面试更适合于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试者。
·情景性面试的结构化程度比行为性面试高:行为性面试鼓励面试考官积极探查应试者,因此,在行为性面试中,面试官所提问题的数量和类型随应试者回答而变;而在情景性面试中,面试官只需对照预期得分点,根据应试者的回答进行打分。
结构化程度:情景性面试>行为性面试
·评分指南及其运用不同:情景性面试需要制定固定的预期得分点,而行为性面试的评分指南多为具有指导性的评分标准,因此,行为性面试相对更容易开发。
·开发和使用难度不同:情景性面试开发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但便于使用和评分,所需要的面试考官培训也较少;行为性面试开发容易,但使用和评分难度较大,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