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群用户拉新模块

在这个阶段,我们暂且抛开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来看看本质上的事,其实想要做好社群引流工作,其核心就是要做好社群定位工作。很多社群运营人,在做引流的时候往往追逐各种手段,短期内或许能够吸引到一大波人入群,但是对于后面的内容运营和转化并没有太大意义。

社群要做好引流,或者我们常说的实现精准引流,首先就是要做好社群定位问题。只要你做好了这个,再配合具体的引流手段,你就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后面的流量池注入充满活力的鱼苗。

这个环节,有一个核心的引流模型:2W-ACT。其中,2W就是:

​ Who,你的目标用户是谁?社群成员都有哪些人?

​ What,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说是利益,诱惑用户加入社群的利益点有哪些?

AAction,行动,为获得利益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具体地动作点:常见的行动点有关注、转发、截图、邀请、分享、回复、评论等。

C,Channel,渠道,包括像搜索平台、内容型平台、社交型平台、线下等。

之后,把我们引流到的粉丝注入流量池。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引流来的粉丝,最好是需要通过筛选和匹配,然后再放入流量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同的社群都会有自己的核心目的,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类型的社群里,他的活跃度天然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筛选和匹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社群里。

所谓的筛选和匹配,其实就是做好用户分析和用户打标签。

首先,筛选,也就是用户分析,包括用户画像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我们根据自己的核心产品,来分析用户画像,可能包括年龄、性别、身份等维度的内容。但是,即便是同一类型的用户,他的具体行为模式也可能不一样,因为用户兴趣点和需求痛点有所不同。举个例子,你的目标用户是宝妈,有些宝妈可能对你的产品感兴趣,通过你的介绍最后下单购买,但有的宝妈对你的产品不感兴趣,但是对你策划的裂变活动感兴趣,她可以通过分享你的产品,从中赚取佣金。这就是同一个属性的用户画像,可能产生不同的用户行为。

其次,给用户打标签,这一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后面的用户分层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用户教育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我们要对用户进行内容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用户特点,了解其需求和痛点,然后才能开展具体的教育工作。了解这些之后,你就能知道,应该把用户放到哪一个社群里,这样也是为后面实现社群目的做前提准备。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通常先把用户引流到个人号里,然后通过客服跟用户简单的交流之后,再把其拉入社群。

是不是所有类型的社群,都必须要经过这一步呢?理论上,是需要的!当然在流程上,是可以先建群的。比如:快闪引流群、返利促销群等,这类其实就是先建群,然后通过群内一对多的形式,进行批量化筛选,然后再进行二次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