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体三要素:人设,剧本,风格

如果说价值观是品牌IP的灵魂,那么人设、剧本和风格就是其骨骼血肉,可以称作品牌人格三要素。

对品牌的人格化塑造,很像美剧《西部世界》里工程师对机器人“接待员”的设计过程,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专门的性格标签,并且有各自的生活场景和命运剧情,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是一系列量化了参数。而对品牌的IP化塑造,也可以看做是对品牌人格化参数的设定过程。

1、人设

即人物设定,本来指动漫创作上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等设计,现在则常用在娱乐明星身上,相当于某种个人形象规划。进而,在社会化传播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经营着自己的人设。万物有灵且美,遵循IP化的逻辑,每个品牌也都需要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人设,人设是品牌人格化的具象呈现。

如果追溯品牌人设的渊源,上世纪50年代由广告大师李奥·贝纳操刀的“万宝路牛仔”,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今天我们普遍认为具备IP化逻辑的品牌,一大共性就是它们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人设,比如故宫淘宝,比如江小白等等。

品牌IP人设的塑造简单说就是对品牌的拟人画像。除了性别、年龄、身份等这些基本参数外,最核心的,是赋予其某种强烈的性格标签,比如熊本熊的“呆萌、贱萌”,杜蕾斯的“风流邪痞”。在人设打造上,一是要符合品牌IP的内在价值观和精神内核,符合品牌的个性特质,同时三观取向要正确;二是要符合核心受众群的情感倾向,能够产生心灵上的自我投射,引起高度共鸣;三是角色本身要有趣、有料、有槽点、有噱头,甚至要有缺陷,才能有亲近感和话题感,不能一味的追求伟光正。

2、剧本

品牌IP的基本生存土壤是互联网,基本引爆途径是社会化传播,而社会化传播的内在驱动力是内容。品牌到IP的进化,就是赋予品牌超强的内容力、促使自发传播,这就需要给品牌IP设定一个有力的剧本。

人们天然对戏剧化的东西感兴趣,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说教,在互联网语境下,具有内容张力的品牌一定是自带剧本的。江小白的陶石泉先生说“产品出来了,剧本也就出来了”,从自传播能力出发,品牌自身的故事性必须充分。

2018年2月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章丘”铁锅迅速风靡一时,日销上万。我们相信那里的铁锅品质一定足够好,但更该关注的,是讲述这口锅的方式,“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三万六千次锻打”,“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这口铁锅的故事被讲的足够好。

品牌剧本是IP化的主体要素之一,也是持续内容生成的源头,一个自带剧本的品牌更容易不胫而走、达成引爆。2018年,一杯看似普通的奶茶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它的名字叫“答案茶”,你只要把问题写在茶杯的腰封上,心中默念五遍刚刚写下的问题,随后答案茶便会为你寻找冥冥注定的答案。“用一杯奶茶问询心中答案”、“自带占卜体质的奶茶”,创意加技术造就了答案茶的超级剧本,火是必然!

答案茶——“一杯可以占卜的茶”

3、风格

风格即品牌IP的调性、气质。品牌的人格化塑造,要有人设,有故事,也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风格之于品牌IP或许并不特别具象,然而又无处不在。它是品牌IP内在价值取向和性格特质的外显,表现在各种有形的符号、道具上,也表现在品牌内容输出的格调、画风上。比如我们反复提及的江小白,江小白三个字既是品牌名称,也是一个虚拟人物IP,“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界定了品牌简单、纯粹的人格气质。从表达瓶到歌词瓶,从“世界上另一个我”到“一生一世的酒”,始终坚持着清新、文艺、走心的IP调性,以至“江小白式”文案已成为品牌的一大特色标志。

风格是品牌IP从内而外自然散发的独有气质,也是品牌IP的魅力彰显。成立于1971年的星巴克咖啡,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为人们开辟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星巴克作为一个超级品牌IP,代表了一种品位、优雅的生活方式,它所展现出来的小资、精致、轻奢调性,已经成为一种品牌的无形标签,也是最能引起粉丝心理共鸣的地方,人们不惜排队打架去买它的“猫爪杯”,就是对其品牌风格高度认同的写照。

星巴克的调性风格已经成为其独特的IP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