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家精神是竞争取胜之根本
德鲁克说过,“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同样的资源要素在企业家手中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产生最大的价值。比如日航在人、财、物没有变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换上稻盛和夫,让企业起死回生;又比如早年海尔收购黄山电视,仅仅换了一个总经理,企业扭亏为盈,出现员工最初抵触该总经理到不肯让其调离的故事。
顶层设计方案无论如何保密,竞争对手都会逐步知晓,甚至通过“挖人”获取对方的战略举措,瓦解对方的战略进攻效果,反过来也一样。因此顶层设计是否能成为企业竞争中取胜之道,是顶层变革自觉性、彻底性。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事业心、企业家精神的团队,积极承担起战略全过程管理的责任。
企业成长需要价值观的力量、事业机会的力量、利益分享的力量、制度规范的力量、机制驱动的力量、集体奋斗的力量。这些力量的背后是企业家精神的力量,没有企业家精神,价值观坚守不了、战略落地不了、利益分享做不到、制度规范不了、机制形成不了,更谈不上集体奋斗。企业没有企业家,企业就缺乏“灵魂”,很难持续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7年9月25日)公布。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要求和举措。
2、企业家精神定义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都铭刻着卓越企业家的身影。笔者认为,所谓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创新无疑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专注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蕴,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当然,学习、合作、冒险等,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
3、企业家精神再造
企业变革中,比员工疲劳症更可怕的是企业家疲劳症,所有人都可以被“开除”,所有不合适的制度都可以被废止,只有企业家“难换”,因此,企业家变革意志与示范最为关键:
比如美的老板对企业变革是彻底的态度,为了国际化,老板主动学习普通话,所有高管必须学外语,甚至对那些不会用电脑的元老,必须限期学会,否则就退居二线。
企业家团队要保持激情与活力,持续的奋斗的企业家精神,并且能够点燃其他人的事业激情,为此需要做到:
第一、企业家需要自我批判与超越,走出过去的成功陷阱,建立依靠规则而不是个人的成长模式。
第二、企业家不断持续学习与对标先进,提出鲜明的事业价值主张、清晰的战略蓝图,并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事业坚持。
第三、“专家可以牛,企业家只能忍”,企业家要敢于示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个人的胸怀境界吸引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