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废话有点多,温故而知新。前文提及过的三个法则,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笔者在观察了很多低协同以及负协同后,发现大部分协同不起来都是因为成员之间没有能遵守这三个原则,或者管理者没有让这三个原则发挥作用。
管理者只要确保大家做好这三个原则,协作自然就不是问题,我们模拟一下两个团队的情况:
A团队。各成员各司其职,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对方的专业性;他们有着一样的目标,互相支援;成员之间相互靠近,互相理解... ...
B团队。每个人做着别人的工作,指责别人的不足,每天想着踩别人的后脚跟;各有各的利益目标,等着别人出错,人人兜里藏着一把刀随时准备着乘人不备下下手;人与人之间越走越远... ...
毫无疑问,A团队才会是精诚合作、高效协同的典范。鸟儿都知道的原则为什么我们常常做不到?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一个大的鸟群中会有数十万只鸟同时高速飞行,当他们碰到捕食者时,整个鸟群会在瞬间改变方向,却不会出现大规模碰撞的?这是一种不依靠领导的指示和集中决策的协调性,所有鸟类都遵守三条规则,使得鸟群保持敏捷性和安全性。
1. 分隔原则(不靠近separation)-避开拥挤的同伴,避免相互碰撞的趋势。短距离排斥效应,简单的说就是保持距离,各司其职。
2. 对准原则(相互追随 alignment)-助推同伴(以及自己)以大群的方向前进,个体与相邻个体保持速度一致,简单的说就是目标一致,互相支援。
3. 内聚原则(不离群cohesion)-靠近同伴的平均位置(长距离吸引效应),个体趋向邻近个体,简单的说就是团队浑然一体,相互靠近。